江门日报09-10 08:23 6999阅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在江海这片教育沃土上,3500多名教师组成了一支共同托举学子美好明天的“梦之队”。他们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投身教育强国建设。他们乐教爱生、甘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只为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他们提灯引路,育梦传薪,用信念守望教育热土,以热血奋力绘就“学在江海 育见美好”的动人画卷。
2025年,江海教育人以实干为笔、创新为墨,再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凭借扎实的科创基础,创新的育人模式,江海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全区教师兢兢业业、锐意进取,2025年新增高级教师32人(含正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区级名师名校长主持人24名,教师在国家、省、市、区各级竞赛中累计获奖1639项;教学成果更加丰硕,江海学子获国家、省、市级荣誉超5300项,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不断创历史新高。
每个数字背后,都折射着江海教育人的坚守与担当、行动与智慧。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今天是第41个教师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透过5位江海优秀教师的育人故事,走进江海教育一线,致敬矢志教育、辛勤耕耘,为教育事业倾注心血和汗水的江海“园丁们”。
伍顺燕
践行“教育家精神”
做有温度的“引路人”
名师档案
伍顺燕,江海区礼乐街道新民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书香校长、江门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门市百名优秀教师、江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组成员、首个江门市教育系统国家安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现承担广东省中小学中职百门思政课优质课程建设,主持部省市各级课题13项。
“我是一抹荧光,择此一业,便钟爱一生!”这是伍顺燕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告白。自1997年师范毕业踏入江海区外海中心小学,二十八载春秋,她始终扎根江海教育热土,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江门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成为引领学校蓬勃发展的“领头雁”。
外海中心小学、麻二金紫学校、银泉小学、新民小学……作为土生土长的“江海妹子”,伍顺燕一直坚守在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以“倾己所学,助汝成才”为座右铭,默默奉献师爱、播撒希望。担任新民小学校长后,伍顺燕提出“创建书香校园,追寻幸福教育”的办学目标,推行“依法治校、育德立校、特色强校、科研兴校”战略,构建“尚雅”课程体系,主张“扬长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发光。在她的带领下,新民小学从一所乡村小学跃升为全国文明校园、教育部智能研修平台应用领航培育校、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校,实现了高质量、有特色、创一流的办学目标。
“教学生六年,想学生百年。”伍顺燕始终以“教育家精神”为标尺,努力做一名用爱与专业去温暖学生和教职工的好老师、好校长。在“五育并举”的教育背景下,她将立德树人写在教学一线,积极探索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着力打造“情意课堂”,以创新思维推动五育融合,筑牢思政教育“主阵地”,做有温度的“引路人”。
在学校,经常能看到她将课堂搬到校园中,带着学生在鸟语花香中学习,让思政课走“新”更入“心”。在她的引领下,新民小学通过深挖本地德育资源,打造“非遗+科创+劳动”综合课程体系,将“思政”元素随时随地巧妙编织进教学中,建立活动型的思政课课程体系,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数智背景下文化传承与学科素养的双螺旋提升。新民小学先后获评暨南大学与江门市教育局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示范校、江海区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实验校等荣誉称号。
新民小学作为办学70多年的老牌学校,如何根据校情、文化底蕴、学校定位等,创新发展?站在新起点,锚定新目标,伍顺燕一直在路上。“我将始终坚持对学生未来负责的教育理念,继续追寻‘人之为人’的理想教育,以荧荧之光,努力照亮一批又一批孩子的幸福成长之路。”伍顺燕坚定的说。
马苏雁
躬耕求是惟创新
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校园
名师档案
马苏雁,江海区高新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广东省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基础教育跨学科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省级应用指导专家库成员、广东省智能教育名校长培养对象、江门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曾获多项全国、省、市级教学竞赛一等奖,主持多项省级重点教研项目。
从一名普通数学教师成长为广东省特级教师,马苏雁在江海教育这片沃土上耕耘了二十五载。2000年8月,她怀着“用知识照亮孩子未来”的初心踏上讲台,如今已成为区域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教育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未来,传承文明。”马苏雁说。
2023年,马苏雁肩负起创办江海区高新第一小学(以下简称“高新一小”)的重任。面对新建校的挑战,她立下三个决心:打造一所“面向未来、特色鲜明”的高品质学校;构建“赋能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生态;办一所“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优质学校。
引领一所新学校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找准定位、明晰路径、融入区域。在马苏雁的引领下,高新一小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育人之路。她以“和融鼎新,卓越发展”为办学理念,构建“非遗+”与“智能+”双引擎驱动的“五融”课程体系;开展“双螺旋驱动”PBL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教学等实践,推动教与学方式变革;构建“蜂巢式”教联体融合模式,形成“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学科教师-学生-家长-企业-高校”教联体。
短短一年间,马苏雁带领师生创下佳绩:学校获各级奖项超300项,成功立项广东省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重点项目,先后荣获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项目承担单位,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广东省小学语文、数学教研基地学校,江门市名校长工作室,江门市第一批义务教育项目式学习实验校,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优秀组织奖,实现了快速起步、稳健发展。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学是校长的根与本。”尽管行政事务繁忙,马苏雁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她认为,只有亲自站在讲台上,才能最真切地把握教学脉搏,了解课程落地情况,感知学生学习状态。坚守讲台,也让她能更好地指导青年教师,近年来,她指导的多位教师在省、市教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2025年,马苏雁获评广东省特级教师。她认为这份荣誉既是肯定,更是责任和鞭策。展望未来,她将继续深化“非遗+AI”教育品牌,强化教师梯队建设,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校园。“荣誉归于过去,奋斗指向未来。我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全体高新人一道,以日复一日的耕耘,回应每一个孩子的期待,以实实在在的成果,为江海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马苏雁说。
钟燕青
扎根江海三十载
一颗初心点亮万千未来
名师档案
钟燕青,初中英语正高级教师,现任江海区景贤实验学校副校长。先后获评广东省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首批初中名教师培养对象、江门市优秀教师、江门市首批“名师名医名家”、江门市“十佳教师”。担任三轮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015-2023年),获评省级“优秀”。主持或参与课题15项,著书2部;参加省市“走进乡村”的示范带学活动60多场次。
1996年,钟燕青怀揣着对三尺讲台的热爱,来到江海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30年来,她亲眼见证一批又一批学生从校园毕业,走向各行各业,在不同岗位上发光发热。这份陪伴成长的喜悦与满足感,让她愈发坚定——教师这份职业,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桥梁”,更是点亮他人人生的“灯塔”。
教育无他,唯爱与责任。教育路上,钟燕青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默默倾注师爱,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曾经有学生因家庭困境而厌学、沉迷网络,甚至夜不归家。她家访得知后,便常常陪他绕着操场聊天解心结,课后守着他补落下的功课,甚至多次在网吧找到茫然的他,默默送他回家。在她的耐心陪伴和教导下,那名学生眼里重新有了光,最后顺利升学,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这个故事,正是钟燕青教育理念的缩影:“教育,是用真心焐热真心、用微光点亮前路。”
她不仅用心带好每一个学生,更不断探索教学创新。她主张英语课堂要“活”起来,构建“三维联动・情境化英语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会表达、建立自信。作为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她带领团队开展“教学研”一体化的研修活动,推动教师从“教学者”转变为“研究者”,其成果被纳入省级教学资源库,影响深远。
在江海区景贤实验学校,她还是年轻教师的“引路人”。通过“青蓝工程”,她倾囊相授,帮助多位教师在教学中突破自我、脱颖而出。而她并未止步于校园。多年来,她坚持送教下乡,走进乡村学校,为那些有热情却缺乏资源的教师带去方法和希望。她说:“我们不只是送一节课,更是带一套方法。”很多乡村教师在她的帮助下,开发出融合本地特色的英语课程,真正实现了“授人以渔”。
回望三十年教育路,钟燕青欣喜地表示,她的教育理想已在江海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这里的教育氛围、同事支持与学生信任,以及家长的认可,让我的教育理想有了扎根的土壤,也结出了丰硕果实。教师节之际,我想与所有教育同仁共勉: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热爱。愿我们守住教书育人的初心,在坚守中创新,以微光汇聚星河,用真心浇灌每一颗童心。”
江龙飞
用心用情激发学校发展新活力
名师档案
江龙飞,1999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龄26年。先后在江门一中、江门一中景贤学校任教,参与和见证了景贤学校成为区域内有影响力学校的各项建设。2023年至今,任江海区麻园中学校长,现正以敢破敢立、用心用情的决心和态度,激发学校发展新活力,引领学校卓越发展。
2023年夏天,当江龙飞第一次踏进麻园中学的校门时,他没有急于召开会议、布置工作,而是立即和老校长一起组织抗击台风,在校内布置应急避险场所安顿周边居民。从那一刻起,一种不一样的教育温度,正在这所老校中悄然升起。
“不管到哪里,做老师该做的事,把学校该走的路走明白。”从江门一中到景贤学校,再到如今的麻园中学,江龙飞的脚步始终踏实而清晰。新校长上任,他为麻园中学画下了一张清晰的“三年蓝图”:第一年,规范管理、夯实基础;第二年,突破瓶颈、做出亮点;第三年,卓越有成、树立口碑。目标不高大上,却字字铿锵——“我们要做江海人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独行快,众行远。江龙飞迅速团结学校教师,带领团队,从德育活动、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推进教育常规工作。教学方面,全面推行《学练案》,课堂实行“堂堂清”,让家长提前知晓教学进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德育不再停留在口号,而是融入跑操、劳动、研学、艺术等各类活动中。江龙飞在学校组织举办首个帐篷之夜活动,150多名师生家长克服天气的各种影响,一起度过难忘的亲子研学体验活动,在心中留下了一份独特而珍贵的成长记忆,有效拉近师生之间距离、增强家校共育凝聚力。
令人欣喜的是,三年时间里,改变正在悄然发生:走进麻园中学可以看到,学生越来越有礼貌,校园环境从净化进而美化。教师队伍培优能力逐年提升,2025届中考取得优异成绩,多项数据刷新历史,江门一中、培英高中等重点高中上线人数创近5年新高,接近了该校40多年办学历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现在九年级师生士气高昂,大家都拧成一股绳,希望能创造新的传奇。我会一如既往虚心学习,努力带好团队,让学校变得优秀,因优秀而卓越。我相信民心可用,未来可期。”江龙飞对学校发展充满信心。
韩笑
愿做一束微光
照亮学生前行之路
名师档案
韩笑,小学语文二级教师,现在江海区景贤小学同时兼任道法科组长、语文科组长和启贤班主任。2020年9月开始在江海任教。先后摘得省级奖项4项、市级12项、区级21项;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获评江海区教学能手、江海区优秀德育干部、江南街道优秀教师。
“教育是一束光,我想成为那束照亮孩子前路的光,哪怕微弱,也不熄灭。”2020年,韩笑的教育生涯在江海区景贤小学启幕。从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她每天6点半起床后,脚踩“风火轮”,干劲十足,像一株渴望生长的幼苗,努力汲取养分,梦想着在江海这片教育沃土逐渐扎根,开花结果。
“那时,台上的我在滔滔不绝,台下学生却呆若木鸡……个中滋味,只有我自己懂。”回想起刚开始上课的场景,韩笑依然记忆犹新。但她没有气馁,而是暗下决心:“站上讲台只是开始,站稳讲台才是目标,我一定行!”当时的师傅看出她的窘况,提出让她上一节公开课,并要边讲课边画简笔画板书。“我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没有专业学过画画,只能咬着牙一遍遍练习。先在纸上临摹,熟练后再在黑板上练习,画了擦、擦了画。”好在努力和汗水没有白费,她的板书设计成了那节课的亮点,受到听课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和赞赏。
从此,她找到了与孩子对话的“秘密语言”——简笔画板书。她把每节课的精华融入板书中,让课文中描述的人、事、物在黑板上具象化,她的板书色彩明快、逻辑清晰,像思维导图一样把知识“钉”进孩子心里,吸引着学生们的眼神从涣散变为专注,笔记从单调到多彩。同学们纷纷学习她画思维导图学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一笔一画一世界,落粉成灰能致远。我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是在勾勒我对孩子们的期待,也是在勾勒我对教育事业的一份热爱。”在韩笑看来,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坚持,是一次次耐心的“点亮”。她愿继续以粉笔为桨、以板书为帆,在江海教育的星河中,稳稳地划她的船,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力摆渡,努力成为江海教育的美好注脚。
【文】罗双双 曾婧
【图】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刘佼
二审:钟建基
三审:宁园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