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师型”到“三师型” 我市职业教育迈上新台阶

江门日报04-10 10:02 4498阅

对于江门市技师学院“90后”教师吴恩来来说,他有着三重身份:既是一名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又是高级技师,此外还是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备受认可的工程师和培训师。

站在讲台上,这位“三师型”教师坚信:“一定要把企业工作中用到的方法搬到课堂上,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学到真正用得上的知识和技能。”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看教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院校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应超过一半。

随着我市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连日来,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在职业院校不断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背景下,一小批“三师型”教师已涌现,吴恩来就是其中一位。

对于我市职业教育而言,“三师型”教师的涌现是惊喜,更是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

image.png

江门市技师学院教师在实训课上用心指导学生。

名词解释

“双师型”教师:“讲师+技师”两位一体教师,既要具备专业的理论教学能力,又具备熟练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师型”教师:“讲师+技师+工程师(培训师)”三位一体教师,同时具备专业的理论教学能力、熟练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image.png

王宇坤(左一)正在指导学生实训。

“三师型”教师涌现 职业教育上新台阶

“教师要主动对接企业,深入产业一线,追踪产业新技术,了解并消化吸收产业最新技术;服务产业新需求,共同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这是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控制教研室主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师王宇坤任教8年来一直坚持的教学原则,也因此,他成为了备受认可的“三师型”教师。

任教8年,王宇坤主导或负责过的产学研项目近10个,每一次都致力于为企业解决在生产自动化方面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最近王老师就带我们走进一家生产铁锅的企业,帮助这家企业改良生产线,旨在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到工业机器人助力下半自动化生产的转型。”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张铭雄说,作为王宇坤的学生,他不仅在课堂上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还能到企业“实战”,和工人师傅一起完成项目,收获很大。“站上讲台是讲师,走进实训室是导师,进入企业是工程师,3个身份无缝衔接。”张铭雄这样评价王宇坤。

“在成为一名教师前,我在哈尔滨和深圳的两家企业担任过电气和软件工程师,后来还成为了项目经理。”在王宇坤看来,他能成为“三师型”教师,除了多年来坚持“走出去”,很大程度得益于曾经在企业的任职经历。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师李叶青,同样是一名在任教前有校外从业经验的“三师型”教师。她曾在河源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担任食品质量管理工程师,后来进入学校,她成了高级工程师和副教授,任教9年,她带领学生走进大批食品企业开展产学研项目。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个十分严谨的专业,但并不意味着在教学上可以单调与乏味。“我一直提倡让专业学习‘活’起来,让学生能在教室学习,到实验室学技术,去企业拓展技能,实现因技施教、因研施教、因需施教。”李叶青认为,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学生在学校学习技能后,未来要走向社会。如果老师本身就能接受市场考验,具备“三师型”教师特点,无疑能更好地开展教学。

和王宇坤、李叶青不同的是,江门市技师学院智能制造学科组组长吴恩来在任教前没有校外任职经历,是一位从“学校”到“学校”的“三师型”教师。

任教10年,吴恩来参与校企合作产学研项目9个,获实用新型专利6个,获企业研发资助达30万元。2020年疫情初期,他到广东南大机器人有限公司主导开发生产20台口罩机,助力缓解口罩不足问题,收获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学生时期,我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作为优秀毕业生获得留校任教的机会,任教后,我没有停下参赛的步伐,同时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大量奖项,在这个过程中,我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逐步成为‘三师型’教师。”吴恩来认为,除了高质量的产学研项目,与新工艺和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技能竞赛同样是倒逼教师成长为“三师型”教师的重要渠道。

培养“三师型”教师 职业院校“各显神通”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三师型”教师逐步涌现对于我市职业教育而言,是惊喜,也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实施,都明确要求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与现代化产业相对接。要加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光靠‘双师型’教师显然已无法满足,‘三师型’教师的涌现,一定是职业教育,尤其是工科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副院长张晓宇表示,职业院校教师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创新发展的潜力,也直接决定学生是否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

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毕国强指出,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职业院校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很难跟上市场步伐,想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技能人才,必须不断积极完善产教融合体系,不断创新和企业的合作方式,让学生和企业、市场贴得更近,在这过程中,优秀的“三师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十分关键。

然而,目前在“三师型”教师的培养上仍存在一定的客观困难。

张晓宇指出:“毕竟一部分教师的成长经历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市场‘实战’经历,同时他们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完成高质量产学研项目的机会还需要进一步增加。”

江门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从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一,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有限,又缺乏自我提升和主动学习的动力,导致在“三师型”教师队伍培育过程中参与度不高;第二,对于“三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也缺乏统一科学的理论体系;第三,校企合作机制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为了有针对性地培养“三师型”教师,我市职业院校也开始“各显神通”。如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不断创新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优化产教融合体系,打造了4个产业学院,同时引资入校,打造了多个校内创新实践平台。前不久,还将企业真实、完整的生产线“搬”进校园,让师生在校园里就可以接触企业真实的生产任务。

江门市技师学院则在打造优质产学研平台的基础上,用心打造竞赛体系,营造浓厚的技能竞赛氛围。“岗(岗位)、课(课程)、赛(技能竞赛)、证(职业资格证书)四大领域深度融合是当前产教融合开展的主要方向,而技能竞赛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当前的技能竞赛中,比赛项目的设置就是以最新工艺为基础,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当越来越多教师能参与到技能竞赛中,成为‘三师型’教师的成长路径也会慢慢被打通。”江门市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说。

江门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局会努力协调和争取各方资源,针对“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需求,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不断健全相关保障和激励政策,激发教师转型的动力。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吕中言】

吕中言.png

责任编辑:伍诗璐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李雨溪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
用户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