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2024-06-20 22:55 5409阅
△演员的精彩表演,让大批戏迷群众过足“戏瘾”。
轮番献演 群众过足“戏瘾”
你方唱罢我登场。来自江门市粤剧传习所、开平市曲艺家协会的曲艺家带着新编粤剧《碉楼》登场,再现早年江门华侨在异乡打拼的血泪辛酸、爱恨情仇、爱国情怀,以及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华侨文化、建筑文化。
澳门开平青年会会长方焕兴在开平自力村出生长大,对碉楼有着特殊的感情,观看粤剧《碉楼》瞬间勾起了他的记忆。“感到温暖又亲切,听到主持人说开平话,就像是回到家乡了一样。”他说。
据悉,《碉楼》由祖籍江门开平的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担任艺术顾问,省、江门、开平三级共同打造,先后荣获第十四届文华奖、全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等多个奖项。该剧于2023年首演,由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剧团和江门开平本土团队分别演绎,在广州、江门、开平巡演12场,广受好评。
戏台上,《碉楼》余音袅袅,粤剧演员们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尽展功架,让大批戏迷群众过足“戏瘾”。“花旦出场时,太让人惊艳了,长得标致,唱得又好。”吴彩仙称赞道。
“碉楼历史悠久,粤剧博大精深,两者相结合十分精彩、很好看,让我不断回忆起家乡的碉楼。”澳门开平同乡联谊会福利部主任李洁珍说,江门、澳门是一家人,希望以后多举办类似的活动,增进江澳两地的情感联系。
江门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新编粤剧《碉楼》在澳门演出,不仅仅是盘活了一部经典剧,也是借碉楼和粤剧这两张世遗名片,展示了深藏在五邑大地的深厚的人文活力,成为江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力抓手。
文化走亲 共绘湾区“同心圆”
来自澳门的演员陈淑芬用“收获很多”形容此次交流。“前两场活动在江门举办,我们受到江门市民的热烈欢迎。此次邀请江门曲艺家来澳门,本地市民也能欣赏到优秀的粤剧,深化双方的交流。”她说。
江门与澳门两地在文化上的频频“牵手”,激发了文艺创新创造活力,展现大湾区文艺界同频共振新态势,人文湾区“同心圆”的美好图景愈发绚丽多彩。
澳门开平同乡联谊会会长余焯源说,此次“文化走亲”拉近了两地之间的距离,也搭建了对外展示华侨文化和开平碉楼的窗口,“我们会继续加强两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江澳两地一水相通、血脉相连,文化同根同源,一直以来交流十分密切。交流活动将开平的碉楼文化带到澳门,进一步促进了两地文化的互融、民心的互通。”方焕兴表示,澳门开平青年会将会积极搭建两地青年人沟通交流的桥梁,共建“人文湾区”。
当前,江门提出着力打造“十张城市名片”。此次粤剧曲艺交流活动的开展,正是借助粤剧、碉楼两个文化IP,讲好江门故事、湾区故事、中国故事,擦亮“世界遗产的代表地”“国际传播的示范地”“华侨文脉的传承地”等多张城市名片。
江门日报(文/图 记者/蔡昭璐 郭永乐)
责任编辑:杨嘉蔚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钟建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