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2024-02-27 23:39 5547阅
2月27日上午,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会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动员会议在市机关大院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有关部署,加强学习交流,全面部署我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陈冀,副市长林健生出席会议。
一 坚持“保护第一” 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 ▶要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安排,在做好侨乡特色文物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窟寺、石刻、近现代建筑等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切实维护文物安全。 ▶要加强博物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加强江门五邑侨批等一批可移动文物的修复,发挥好江门市博物馆、新会景堂图书馆等古籍文物基地作用,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一批具有历史价值、时代意义的珍贵古书文献。 ▶要推动创建国家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扩大对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系统记录。 二 用好“普查成果” 建立文化资源大数据系统 ▶要结合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建立健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将符合文物认定标准的普查对象依法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纳入依法保护范畴,形成法定保护清单。 ▶要加快组织实施侨都文脉资源普查工程,全市各级文物工作单位要对文物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进行更加全面和丰富的认识,深入研究阐释侨都文化与中华文化在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的逻辑关系,加强对侨都文化的认知,提炼出“古今通理”的价值理念和文化标识,并赋予其时代内涵。 三 强化“体用结合” 赋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 开平赤坎华侨古镇。景区供图
责任编辑:杨嘉蔚
二审:宁园
三审:庄英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