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02-10 07:45 3240阅
临近春节,被誉为“春城”的昆明,滇池之畔的海埂大坝呈现出一幅人鸥和谐的美丽画面:红嘴鸥振翅飞翔在湖面上,忽而滑翔靠近喂食的人群,忽而冲向天空兜兜转转不停。
从1985年冬约9000只红嘴鸥驻足滇池沿盘龙江首访昆明闹市后,昆明这座没有海的高原城市,已经连续39年吸引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不远万里飞来过冬。这些红嘴鸥,在昆明与当地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度过一个又一个春节。春节期间,昆明人扶老携幼来看鸥,也成为年年岁岁的一种“约定”。
“我小的时候,红嘴鸥还很怕人,你一过去它就飞走了。现在,这些红嘴鸥和人可亲近了,有时候就站在你脚旁待着。”从小在昆明长大的市民孙俊骁,每年春节都会到海埂大坝和红嘴鸥一起“喜迎”新春。在他看来,这是属于昆明人独一份的春节浪漫,也为当地增添了不少独特的“年味”。
红嘴鸥连续39年相约春城“过年”,已经成为昆明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张城市名片,极大地提高了昆明在全国的知名度,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从昆明的例子可以看出,除了地方特有的文化习俗外,生态文明同样可以为一座城市赋予独特的灵魂,增添“年味”,甚至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把目光从春城昆明转向侨都江门,1933年,大文豪巴金在江门写下《鸟的天堂》名篇,经过91年发展,巴金笔下“小鸟天堂”仍然是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也是广东省著名的国家湿地公园。
过去十年,小鸟天堂成功恢复鸟类栖息地共约27万平方米,湿地公园周边绿地面积增加约7.4万平方米,水质达到地表水质三至四类标准。随着鸟类栖息空间不断优化,鸟的种类和数量逐步增多,有记录的鸟类达105种,维管植物350多种,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鹭鸟孵化基地之一,每年从小鸟天堂孵化的鹭鸟有3万多只。
然而,如何让小鸟天堂这份生态美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走进市民生活,发挥小鸟天堂生态资源优势,提升城市民众幸福感、获得感,想必是不少江门人心中共同的期盼。
记者梳理昆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以及红嘴鸥保护的相关材料发现,除了通过立法加强法律法规保护之外,昆明还通过发挥民间组织作用,带动掀起全民爱鸥护鸥的社会风尚,涌现出如坚守20年记录红嘴鸥数量、迁徙时间及习性的“海鸥爷爷”刘震,30多年一直专注红嘴鸥公益事业的杨明,近40年一直致力于红嘴鸥保护与研究工作的王紫江等一批民间护鸥者,这也为如今昆明能够呈现出人鸥和谐“过年”的独特风景打下扎实的基础。
记者认为,未来江门也应更多注重发挥民间相关组织作用,在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支持下,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利用好小鸟天堂这一生态资源禀赋,通过开展更多科普研学活动、设立小鸟生态文化节、发动全城参与设计小鸟形象城市吉祥物等形式,调动起民间力量,更好地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让“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场景更好地走进江门民众生活中,让生态美增添更多属于江门的独特韵味。(皇智尧)
责任编辑:李芳菲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李雨溪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