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4-01-15 23:30 4487阅
1月9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微信公众号推送了《打造高体验感“艺术党课” 推动思政教育多场景落地见效》一文,推介江门市委宣传部实施的《江门“艺术党课”推动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多场景落地见效》案例的经验做法。
该案例荣获2023年度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广东省仅3案例入选。此前,该案例还荣获广东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这也是江门市委宣传部继2022年《七彩“流动课堂”:推动思政教育零距离广覆盖》入选中国政研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后,连续2年上榜的第2个案例。
以下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微信公众号推送全文↓
为提高基层思想政治教育便捷性、群众覆盖面,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宣讲真正走进群众、取得实效,广东省江门市坚持“群众在哪里、课堂就办到哪里、学习就跟到哪里”理念,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方式方法,倾力打造群众喜闻乐见“艺术党课”,推动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多场景落地见效。
一 打造“音乐党课”,让群众“唱”中学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音乐党课”,成立“葵乡红声志愿服务队”,创意编排“音乐党课”30余节并集纳成课程目录,方便群众“点单学习”。将“党史+理论、诗诵+表演、红歌+点歌”融于一体,为群众设置了党史阐释、诗词鉴赏、故事演绎、歌曲教唱等环节,引导群众大胆上台讲、上台唱、上台演,创意改编侨乡地道“咸水歌”,创新“快板•快学”新形式,让音乐党课更有党味、侨味、趣味,通过朗诵、歌唱、表演等互动,打开群众的“通感入口”,真正达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效果,目前已开展400余场次,覆盖党员群众逾100万人次,获央视《新闻联播》综合报道。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际,《唱支新歌给党听》——广东省江门市原创歌曲云端音乐会深情唱响,央视新闻、哔哩哔哩、江门发布、咪咕视频等30多个平台同步直播,以歌声表达永远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将美好祝福送给伟大的党和祖国,通过互联网传入千家万户,收看收听云端音乐会直播的网民约263.72万人次。 二 打造“舞剧党课”,让群众“赏”中学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创排首部侨批舞剧《侨批•家国》、沉浸式音乐诵读剧《侨批•中国》打造“舞剧党课”,以侨批为串联载体,以五邑华侨的真实故事为原型,运用舞蹈语言进行艺术再创作,把百年党史中五邑华侨华人的家国担当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生动讲述了一段华侨群体与家国命运交织的故事和历史,再现了五邑先侨艰苦奋斗、爱国爱乡、报效家国的精神和力量,不仅让国内人群认识到了华侨与百年党史,也唤起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记忆,实现了让侨批文化“活”起来,把党史学习教育“融”进去,让党的精神“传”下去的目的。联合中国歌剧舞剧院创排的音乐剧《侠影·咏春》,以梁赞为原型,讲述了他研习咏春武学、授徒传艺、用咏春拳救国救民的故事,用艺术作品表达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 打造“演说党课”,让群众“讲”中学 抓住语言艺术直接表达人的思想这个纽带,策划推出了“党史青(少)年说”微演说、“小小红色讲解员”讲党史、“红色经典诵读”、“强国有我”传诵青春誓词等活动,打造“演说党课”,从“说”“讲”“诵”“誓”等方面,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有形有声有行、入耳入脑入心。其中,3万余五邑青少年参与“党史青(少)年说”微演说,40多万中小学生参与“强国有我”传诵青春誓词活动,每年5月20日举办520“以我初心 向党表白”活动,以别开生面的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更“走心”。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顺风车”走进各乡镇,用“说学逗唱”的方式,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高品质的精神大餐和惠民服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每个村落、每位群众心里落地生根,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四 打造“漫画党课”,让群众“读”中学 用好漫画“吸引人”“让人放松”的特点,创新以漫画的形式推出《党史邑事绘——江门红色故事》融媒体产品,打造“漫画党课”,以连环画的形式反映党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我市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大力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以主题教育活动的潮流化,推动党史知识走进学校课堂、走进青少年心里,并印制成便携式连环画进校园,让青少年在愉悦而深刻的阅读体验中,知史爱党、知史明责。 五 打造“影视党课”,让群众“看”中学 2021年以来,先后举办以“光影传承百年路 五邑少年对党说”和“学党史,跟党走,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观影学史活动,打造“影视党课”,组织观看《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夺冠》等电影,“评”“观”“感”相结合,按照观影前“集中讲评”、观影中“发散思考”、观影后“分享体会”的方式,充分发挥优秀影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全市开展各类“影视党课”活动1500多场。 六 打造“雕塑党课”,让群众“游”中学 根据城市公园群众聚集、开放性较好等特点,江门精选一批城市公园,进行“微创式”升级改造,在原基础设施基础上设计增添公益小景“微雕塑”,打造“雕塑党课”,寓教于景、寓教于乐,让广大群众在日常休闲游园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党史知识的熏陶,厚植红色基因。例如,在蓬江区周郡码头纪念公园(周恩来视察周郡旧址)、新会区新会劳动大学、台山市林基路纪念公园,精心设置“来到周郡”等雕塑、雕像,运用黄蜡石等载体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雕塑”小景,成为了游客争相合影的“网红点”;结合城市马拉松、健步走活动,在相应雕塑广场设置打卡点、补给点,让“雕塑党课”潜移默化走进群众身边。
多种多样的“艺术党课”
让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
“飞入寻常百姓家”
覆盖了各个层次的市民群众
和青少年群体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 实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化”融入群众生活 “艺术党课”打破了思政教育“抽象”“遥远”“枯燥”“和现实生活没有太多关系”的传统印象,以“高体验感”真正实现了融入百姓生活、就在人民身边、深入群众心里的目标,全方位覆盖了各个层次的市民群众和青少年群体。“艺术党课”形式新、效果好,被《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多次宣传报道,2022年以来,全市通过6类“艺术党课”开展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宣讲800多场(次),覆盖党员群众近500万人次,有力推动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实。 二 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艺术党课”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亲民特色,取得了喜人成绩,一些突出做法获得各级认可。其中,“音乐党课”获央视《新闻联播》综合报道,《再唱<英雄赞歌>》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理论宣讲微视频”,舞剧《侨批·家国》成为江门推动侨批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方法、建设“中国舞蹈之城”的最新成果。 三 推动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常态长效 “艺术党课”既打造了长期固化的宣教阵地,又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实现了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如“音乐党课”“雕塑党课”等就为市民群众的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个长期固化的阵地;“漫画党课”“影视党课”形成了常态化工作机制,成为面向群众特别是面向青少年,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提供了可操作、受欢迎、能持续的实现路径。
责任编辑:杨嘉蔚
二审:王雪晴
三审:宁园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