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宣传2024-01-01 17:12 14273阅
2023年12月29日,第十届“粤治—治理现代化”2022—2023年度优秀案例推介结果揭晓。2023年的案例设置分为四类: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政府治理创新、融媒体传播、大数据与公共服务。通过征集、初选、走访调研、评审会等流程,最终产生24个优秀案例。其中,“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类8个,“政府治理创新”类6个,“融媒体传播”类5个,“大数据与公共服务”类5个。
其中
江门两个优秀案例入选
●江门市委宣传部的《江门市创新构建侨乡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矩阵”》入选政府治理创新类别
●《以宣传之力讲好生态文明故事 以侨乡之力服务国家外宣大局 》入选融媒体传播类
江门市委宣传部
这3年共有5个优秀案例入选
“粤治—治理现代化”年度优秀案例
“粤治—治理现代化”
2022—2023年度优秀案例名单
下面一起来看看
江门市委宣传部的优秀案例
江门创新构建侨乡特色
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矩阵”
江门创新理念、创新方式,突出抓“广”、抓“实”、抓“活”,在做好全市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的工作基础上,还做好“纵向深耕+横向拓展”文章,动员组织各级各类机关、单位、企业、“两新组织”、社会团体和各种社会服务资源,与文明实践阵地实现“纵横交联”的多维度结对共建,在省内创新构建了侨乡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矩阵”,推动文明实践阵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突出“广”的目标
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系统谋划
在规划好文明单位结对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工作的同时,提出了构建纵横交错“结对矩阵”理念,制定《关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矩阵”建设助力“百千万工程”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社会各类单位、企业、机构实体及服务队伍与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多层面、活形态、全方位的结对共建。
在“深耕”上下功夫。快速分批分层推进各级文明单位与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目前12个全国文明单位、46个省级文明单位与全部7个实践中心、73个实践所和35个示范站完成结对,351个市级文明单位也基本完成结对,县级文明单位的结对也在加速推进,部分县(市、区)已实现了实践中心(所、站)与文明单位结对的“全覆盖”。启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15分钟服务圈合伙人”项目,推动各级文明单位融入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体系开展特色结对共建活动。2023年8月以来,全市各级文明单位已结对开展多种形式的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300多场。
在“拓展”上下功夫。一是拓展文明实践基地(点、驿站)建设,推广江门市机关大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文明小屋)建设经验,在交通枢纽、窗口单位、机关大院、教育基地、科普基地以及企事业单位等延伸打造专业突出、特色鲜明、服务便捷的文明实践基地(点、驿站),目前已经打造130多个特色文明实践点,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二是扩展文明实践结对覆盖面,抓好文明单位与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的同时,推动各级机关、单位、学校、企业、行业、社会组织与文明实践阵地广泛结对,推动志愿队伍与文明实践阵地多类型结对,推动文明实践品牌项目之间跨界结对,构建“纵横交联”的“结对矩阵”,提高文明实践的知晓度、参与性和覆盖面,形成文明实践“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目前通过结对打造行业特色实践阵地或项目85个。
突出“实”的举措
制定任务清单,明确工作目标
通过文明单与结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签订协议书,将任务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一是形成一套结对共建机制。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每年至少召开1次联席会议,研究制定一个年度结对共建任务清单。二是组建一批志愿服务队伍。文明单位依靠自身力量、联合其他力量组建一支或多支志愿服务队,为结对实践阵地常态提供服务。三是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结对单位每季度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1次,利用自身优势为群众提供优质专业服务。四是建设一批活动阵地。与文明实践中心(所)结对的单位每年集中打造1个特色文明实践活动场所。五是打造一批文明实践项目。文明单位与结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每年聚力打造一个活动项目,力争形成品牌。通过落实“五个一”任务清单,让结对双方对工作任务清楚明了,共建工作扎实有效。
江门市新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的 “音乐党课”不断吸引市民前来学习,成为品牌活动之一。受访者供图
突出“活”的方式
建立常态机制,丰富“源头活水”
建立常态长效机制、统筹结对双方资源,保障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常态有队伍、日常有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让优质文艺资源“下沉”。探索实施“文艺结对”新机制,联合省文联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推动“广东音乐家新时代文明实践薪火站”落户江门,12个市级、84个县(区)级文艺协会与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挂钩共建,推动文艺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开展。
郭永乐 摄
让多元社会力量“集聚”。将除文明单位以外的各种社会资源力量也动员组织起来,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样化的结对共建。如发动以市直16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为主体的各类志愿服务队伍,依托文明实践阵地,广泛开展科普教育、乡村艺术节、戏剧曲艺培训、武术大赛、每月读书日活动、红色经典电影展播等品牌活动。又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合伙人”项目结对各方社会力量、民间团体、企业单位等资源,不断丰富“15分钟服务圈”,推出“爱心琴房”“爱心义诊”“爱心文明驿站”“爱心电影院”“爱心夜市——百姓音乐会”等惠民项目。
爱心琴房受群众欢迎。摄影:影子
让文明实践品牌“流动”。一是深化宣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储备优质文明实践项目。二是推优质项目“流动”起来,与各地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双向赋能。具有浓郁侨乡标识的“音乐党课”实现了跨县、跨市的点单流动服务,还受邀走进外市开课,足迹遍布广东省各地。通过举办培训班、组建“导师团”、培育“讲师团”,如今“音乐党课”已成为江门各地广泛开展的基层理论宣讲金字招牌,累计开课530节,受惠党员群众超115万人次。三是做好网上文章,以“数字赋能”推动多维度共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掌上阵地”。创新搭建了“江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慕课平台”,通过打造“指尖课堂”把文明实践课堂和活动搬到屏幕。
以宣传之力
讲好生态文明故事
以侨乡之力
服务国家外宣大局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侨乡之美向世界展示中国之美。2022年12月14日下午,由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22中国侨都(江门)第二届小鸟天堂观鸟生态节在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启动。
第二届小鸟天堂观鸟生态节延续2021年首届观鸟节海内外700多万直播点击量的浩荡声势,通过持续一个多月的观鸟慢直播以及摄影短视频大赛等系列主题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江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果,以宣传之力讲好江门侨乡故事,呈现中国生态之美,传递中国声音。
小鸟天堂。阮国志 摄
亮点一:世界级钢琴家郎朗打call,生态侨都奏出“国际范”乐章。
活动邀请了郎朗录制祝贺视频,推介广东江门有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笔下的“鸟的天堂”,邀请广大网友来这里聆听天籁之音,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亮点二:延续首届海外传播声势,生态文明喜提千万流量。
第二届观鸟生态节的一大特色,就是通过海内外媒体平台开展的慢直播活动。从2022年12月14日至2023年1月30日,广大市民群众可在江门发布、江门日报、江门市广播电视台的微信视频号,广东经济科教频道客户端咪兔+、21财经APP、触电新闻、广东经视视频号、广东经视快手号等平台观看慢直播。海外侨胞可关注Youtube平台的南方财经“Journey Album GBA”等账号在线观看。第二届慢直播海内外全平台观看量超1000万人次,比首届700万观看人次传播量更广,更具影响力。
亮点三:发布摄影短视频大赛,营造“全民参与”活动氛围。
为充分调动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本届生态观鸟节还开展“寻找身边的小鸟天堂”摄影、短视频大赛,除了发动摄影爱好者、观鸟爱好者参与以外,还广泛邀请市民群众,以照片和短视频的形式发现、拍摄、记录与鸟类和谐共处的点滴,寻找隐藏寻找散落在五邑大地的观鸟胜地,讲述江门市民爱鸟护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亮点四:发布《江门市观鸟地图》,发动市民打卡侨乡观鸟胜地。
搜罗整理散落在三区四市的20个宝藏观鸟点,制作并发布“江门市观鸟地图”,让广大爱好观鸟、喜欢亲近自然的市民群众“有图可循”,探索挖掘侨乡鸟类栖息、观赏胜地,广泛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
延续并办好第二届小鸟天堂观鸟生态节,是江门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举措,是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是以宣传之力讲好侨乡生态故事的具体行动。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举。第二届小鸟天堂观鸟生态节举办时间为2022年12月,正逢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江门市举办小鸟天堂观鸟生态节,正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动基层实践,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江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海内外传播。
二是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举。把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典范”,是江门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自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江门市以“鸟的天堂”为品牌,整合周边生态湿地资源,高规格高质量打造集湿地保护、科普教育、生态观光、历史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湿地公园。本届观鸟生态节的举办,正是为响应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建设的部署,落实江门市委提出扎实推进绿美江门生态建设的工作要求,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江门样板中奏响的“最强音”。
三是以宣传之力讲好侨乡生态故事之举。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典范”的美丽景观已成为中国侨都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延续并办好第二届小鸟天堂观鸟生态节,是以宣传之力讲好侨乡生态故事的具体行动,是使命所系、职责所在。江门市声势浩大地举办了两届小鸟天堂观鸟生态节系列活动,以“慢直播”形式吸引了新华社等20多家媒体参与,南方财经、广东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等开通境外直播,成功打造了近2000万网民在线观看的“观鸟盛宴”,以一场科技赋能、对话古今的网络直播活动,让观者畅享侨都江门万鸟聚居、鸟树相依的生态之美,也以一场文化聚力、联通中外的国际传播活动,为侨乡文化插上外宣的翅膀,让海内外530多万江门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的乡愁找到了归处,向世界展现出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责任编辑:杨嘉蔚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钟建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