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2023-12-28 23:50 4409阅
12月26日,市社科联召开第八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首届侨都江门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经验交流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陈冀出席会议。省市有关智库单位、社科研究机构、社科团体、社科普及基地代表等约150人参加会议。众人集思广益、深入研讨、凝聚共识,为推进侨都江门新型智库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陈冀肯定了全市社科界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并指出,侨都江门新型智库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坚守“一个信念”,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站在学术发展的高处,持续提升咨政智慧;关注“两个前沿”,即学术前沿和产业发展前沿,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突出“三大功能”,即强化研究阐释、突出咨政功能、大力推进社科普及,多维度向社会各阶层开展理论阐释与宣讲,推出与江门发展实际匹配度高、针对性强、实用管用好用的高质量研究成果。陈冀表示,全市社科界要秉持时不我待的进取心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不待扬鞭自奋蹄,开启理想铿锵的“开局之年”、步履不停的“奋进之年”、初心如磐的“当打之年”。
会上,7位社科专家分别作智库咨政建言经验专题报告。
广东财经大学数字经济学院院长王方方教授作了题为《数字化时代的湾区智库建设》的报告,指出:数字化时代的智库建设需要结合“数实融合”“商技融合”“产教融合”理念,要具备明确的发展方向,强化交叉团队、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整合,注重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与社会传播,在“数字湾区”建设中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定位。 江门市法学会副会长、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王继远教授作了题为《精准选题、精心调研、精雕细琢,提升咨政报告转化率》的报告,指出:咨政建言的研究成果一般具有时效性、前瞻性和可传播性等特点,研究链条包含选题、调研、分析、行文、成果转化等各环节,要充分整合政府、学者、媒体、社会组织等力量。一是把得准问题,瞄准党委政府最为关注的事情,从战略预判中去聚焦选题。二是拿得出方法,具有可行性、充分性和简洁性,提高咨政报告领导批示和政策的转化率,做到精准选题、精心调研、精雕细琢。三是与政府建立信任关系,开展研究全链条的合作,形成咨政研究成果与政府决策二者间的良性闭环。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林柳琳副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高质量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报告,指出:在新时代,我国智库建设面临更高要求。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应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突出高水平研究,形成创新性成果。关键在于解惑、出招、指路。智库要深刻解读国际大势,将政策研究与实际决策相结合,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有力的智力支持。 广东财经大学黄文浩博士作了题为《如何撰写一份高质量的咨政报告》的报告,指出:撰写咨政报告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持续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具体包括:一是报告选题要精准,明确选题的时效性、典型性和引导性;二是研究方法要科学,以真实数据和鲜活案例为依据;三是写作过程要严谨,确保行文前后表述一致,并反复讨论与推敲报告内容。 江门市统计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赵前斌作了题为《五位一体和三三得九》的报告,指出:写好咨政报告,要做到五位一体勤修炼,即: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习者、中国梦的追梦者、发展的观察者、问题的思考者和对策的研究者;三三得九多建言,即:合上心、中心和人心,谋实利、实数和实策,重调研、创新和实用。 江门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一级检察官黄荣斌作了题为《发挥智库三重优势 提升咨政建言质效》的报告,指出:在新型智库建设中,市直机关所属政策研究机构和有关实际工作部门需进一步增强实践支撑、全球视野、研究协同这三方面的优势;在咨政报告写作中,需要注重选题策划的前瞻性、质量把控的精准性、成果转化的实效性。
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大湾区办创新协作科科长林命彬作了题为《以“三个结合”高水平建设新型智库》的报告,指出:一是决策咨政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既要重视近期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也要采用实证研究、计量等经济学研究方法,开展宏观趋势分析和政策效果评估。二是中心工作与多元观点相结合,既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研究,也要鼓励不同观点的切磋争鸣。三是侨都特色与大湾区相结合,既要发挥侨乡资源优势,用好侨智侨力,也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国家战略的机遇,勇担使命和担当。
记者/黎禹君 郭永乐 通讯员/蔡俊彬
责任编辑:杨嘉蔚
二审:庄英业
三审:宁园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