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近日,“强国有我·不负韶华”第四届江海区青少年课本剧大赛上,青少年们穿梭在课本之中,上下求索,让书里的人物粉墨登场,尽显青春风采。
△“强国有我·不负韶华”第四届江海区青少年课本剧大赛颁奖现场。“是沉淀,也是锤炼,赛事水平已有质的飞跃。”侨都大剧院灯光亮起,把大赛总导演、广州明日之星教育集团艺术总监路涵茗的思绪带回4年前赛事萌芽之际,经历了每一届的赛事,从最初办赛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精品的剧本、精巧的舞美设计、经验丰富的“小戏骨”从江海区这个区(县)走出来的课本剧大赛完成一场思政课教学的“江门实践”,见证了孩子们成长的同时见证江门教育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 从剧本到表演,孩子们演的是自己、抒的是真情,打造的是江门思政教育的金字招牌。今年,无论是选手规模、办赛水平乃至氛围,较举办之初已不可同日而语。大赛也将开启新的里程碑——从江海推广到全市,走向湾区,让更多孩子解锁学习新领域,搭上艺术思政课这趟车。
作为江门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地标”,江门演艺中心曾经上演过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国舞剧的巅峰之作《丝路花雨》、舞蹈史诗《闯金山》等重磅演出。

而课本剧大赛上,这个舞台属于一群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学生。如此认真对待,体现了主办方市区两级教育局、江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及承办单位江门演艺中心对这堂面向全区中小学生的“大思政课”分外重视,同时也是对孩子们用真心真情表达红色信仰所给予的鼓励与褒奖。如国家二级演员、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戏剧协会理事、大赛评委孙国睿所说,江海区的孩子是幸运的,能够在如此专业的舞台上进行表演,在许多一线城市也未能做到。△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中心小学作品《抗日英雄王二小》。图源:江门演艺“我们一定要让红色洒满整个五邑,永远照耀着苏维埃之光!”
“保我国土,扬我国威,有生有死,壮士何憾!”舞台上的一幕幕 或活泼生动、充满童趣,或感人肺腑、引人深思,孩子们用真情的演绎把课本上的文字变成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丰富立体地呈现于舞台。
来自全区的300多名大小“演员”难掩内心的激动,怀着炽热的情感,充分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从“穿越”烽火年代的《抗日英雄王二小》到唤醒斗争记忆的《读懂林基路》;从演绎中华传统经典的《孙权劝学》到展现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从热门现实题材《秘密战争》到侨乡本土剧目《墟街讲解员》……尽管面孔稚嫩,孩子们演出的故事、塑造的人物却真实动人。

△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麻一佑启学校作品《读懂林基路》。图源:江门演艺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一堂堂“大思政课”,就是很好的方式。△江门市江海区景贤初级中学作品《我们的“花”样年华》。图源:江门演艺
来自景贤初级中心的小演员冯渝在《我们的“花”样年华》中扮演一名通讯兵,走下舞台,他的情绪仍久久不能平静。“故事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让我对那个革命年代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实地体会到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事业所作的牺牲多么可贵,也从中学到了青年必须坚守自己的信仰与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金奖作品《墟街讲解员》中,华兴小学六年级三班的卿雨彤为了演好剧中角色忍痛剪去了长发,排练过程没有一次缺席,她用表演将观众拉入墟街,让观众随着她的表演感受年代变迁、侨乡的起伏,舞台上即使出现麦克风滑落的不利情况,她仍凭借着出色的临场应变拿下剧目金奖、未来之星双料奖项。舞台上,不同历史时期的青年燃烧青春,矢志奋斗。舞台下,同样是一张张青春飞扬的脸庞。共通的情感、共同的印记、共鸣的青春,跨越时空连接起故事内外同龄人的心,每一双年轻的眼睛里都跳动着同样激情燃烧的火花。△江门市江海区天鹅湾小学作品《秘密战争》。图源:江门演艺
景贤小学五年级6班的许文雅、徐伊琳表示,《作业大战》《秘密战争》等现实题材的剧目代入感极强,同学们幽默的表演让人捧腹大笑,《青春无悔 强国有我》讲的是五邑南楼七壮士宁死不屈的故事,让人不由得握紧拳头,久久沉浸于悲伤的情绪中。“孩子们在舞台上动情动容的表演让我感动,他们将抽象的课文搬到舞台上来变成活灵活现的艺术,不仅是对课本、对历史进一步的理解,更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国家一级演员、大赛评委孙亚军大力点赞了本届课本剧大赛,“孩子们之所以能有这么出色的演出,能看出他们对课本、对历史的反复理解与思考,更能看出老师们对于剧本的打磨、台词的把控,舞台、道具等各方面都精益求精,让课本剧舞台给人以真正的艺术化的享受。”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需要思政课补钙壮骨、固本培元。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金扣子”思政课PK大赛实现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大起来”。近年来,江门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打出了“组合拳”,于校园内,创新启动并连续2年举办“金扣子”思政课PK大赛,《江门:以“金扣子”思政课PK大赛为抓手有效提升学校思政课“到课率”“抬头率”》荣获广东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三等奖,在全省打响了江门“金扣子”思政课品牌。

△七彩“流动课堂”之“碉楼下的党课”,是江门党史学习教育一项品牌活动。图源:开平发布
在社会上,把思政课搬到群众身边,让思政课接地气、冒热气、有吸引力,例如《七彩“流动课堂”:推动思政教育零距离广覆盖》荣获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其中就包括针对学生的“青葱”校园课堂,而江海区就是大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优秀代表之一。江海区教育局局长王英华表示,对于中小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中央到地区都非常重视。思政课能否准确把握中小学学生的思维特点,用更贴近学生的语言、更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现实性与针对性,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连续四年坚持举办课本剧大赛,甚至是疫情也未停摆,正是江海区的初心。记者也关注到,第四届课本剧大赛中,师生们已不仅仅满足于传统表演形式,舞台更加灵活、新鲜、多元化、注重双向互动,甚至增加了乐器、rap、舞蹈、流行运动等各种新花样。“在策划阶段,我们就希望思政课的大舞台上能摆脱枯燥的说教,多些孩子们的共鸣,放飞师生的想象力,让课本剧好听、好看、好玩,也不失深刻的思想性,加具吸引力。”江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郑锡威告诉记者,从这次活动引发的校园热潮来看, “课本剧”符合新时代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说打造了一个侨乡特色思政教育的“爆款”。“讲一百遍爱国主义,不如一次亲身体验的教学效果更实在、更生动、更深刻。”来自景贤小学的指导老师邓浩荣表示深有感触地说,在排演《祝福》这部剧时,同学们对自己扮演的人物、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不深,找不到感觉,老师们就带着学生一起查资料、看电影、看剧目,这个过程就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洗礼和对于艺术感知的深化,在排练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舞台剧真真切切的热爱,几乎没有一个孩子请假。华兴小学校长、《墟街讲解员》课本剧编导黄笑颜也认为,当代青少年思维活跃、乐于参与、推崇实践,反感强制灌输。在多年教学实践当中,黄笑颜深刻地感受到课本剧这类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往往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天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江门市江海区华兴小学作品《墟街讲解员》。图源:江门演艺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总书记指出,教材给出的是教学的基本结论和简要论述,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需要做很多创造性工作。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如今,课本剧在江海区已经有着相当深厚的基础,深受学生喜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陈冀表示,接下来将在全市推广,并利用江门演艺中心侨都大剧院这一专业舞台,举办全市课本剧大赛。届时,优势进一步扩展,课本剧将发挥引领作用,“以小平台,撬动大工程”,创新打造一次特殊的思政课、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课,为进一步推动全市中小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政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探索可供借鉴的好经验。
责任编辑:杨嘉蔚
二审:王雪晴
三审:钟建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