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2023-11-29 23:30 6245阅
11月28日,“强国有我・不负韶华”第四届江海区青少年课本剧大赛在江门演艺中心举行,舞台上,轮番上演着一幕幕或活泼生动、充满童趣,或感人肺腑、引人深思,真情的演绎把课本上的文字变成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立体呈现在观众面前,台上台下共享一场艺术与精神的盛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陈冀出席活动。
“课本剧这种校园艺术形式与学校的日常教学息息相关,正契合中小学生探寻世界、表达自我的心理特质,将育人导向和创新形式相结合,激发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据江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大赛筹备、孕育近一年,经过两个多月创作、培训、排演、选拔,最终300多名中小学生、29个精彩剧目入选,角逐出金奖、银奖,最佳人气、创作、未来之星等奖项,掀起一股遍及江海区的课本剧热潮。
历经四年沉淀,本届课本剧赛事水准已有质的飞跃。创作题材丰富,有源自红色经典的《抗日英雄王二小》《读懂林基路》等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有《青春无悔,强国有我》《我们的“花样年华”》等展现当代侨乡风采的作品,有充满想象力的《作业大战》《秘密战争》等生活类题材,也有《墟街讲解员》等取材于本土的创意剧目,剧本跨度越千年,像一堂“大思政课”,始终聚焦立德铸魂,润物无声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其中,将红色精神渗透到孩子们的心田。 从课堂到舞台,从剧本到表演,孩子们演的是自己、抒的是真情,这也使他们演出的故事、塑造的人物显得格外有感染力、说服力。陈冀表示,本次课本剧大赛为全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多样化探索和创新进行了一次生动的实践,大赛舞台成为青少年各类人生舞台的起点、高光的时刻。未来,课本剧大赛将推广至全市,打造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的“艺术思政课”,融入侨乡特色文化资源,线上线下打通传播链条,打造江门思政教育的金字招牌。
记者/李雨溪 何榕
责任编辑:杨嘉蔚
二审:王雪晴
三审:宁园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