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宣传 、文明江门2023-09-28 22:50 13673阅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对我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关心关爱,在全社会营造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树立“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在2023年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组织开展对我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代表中秋慰问活动。
9月26日下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带队到蓬江区石冲社区慰问“江门好人”刘积庸。刘积庸的大儿子于1974年因意外摔倒造成了脑部神经严重受损,后被判定为智力二级残疾,生活无法正常自理。49年来,刘积庸不仅当好家庭顶梁柱,为家人扛起了生活重担,还悉心照顾好大儿子的日常起居,把最好的脾气、最宽容的心给予他的大儿子。刘积庸的乐观精神不仅带动了家人一起积极面对生活,也得到了邻里和友人的称赞和肯定。刘积庸不仅是一个优秀的父亲,更是一位拥有51年党龄的优秀党员,始终忠诚于党、服务人民。退休后的刘积庸行动不便,但是依然积极参加社区党员工作会议,为社区的基层治理、党建工作等方面出谋献策,还时常协助社区宣传党的政策、宣讲党的历史,为红色基因在党员队伍里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冀亲切问候刘积庸身体状况,当得知刘积庸年初不慎摔伤后行动不便,现在每天社区长者饭堂会送午餐上门,叮嘱他要注意养好身体,要求社区和有关部门一如既往地关心关爱刘积庸等好人模范,把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温暖送到好人模范身边,做好服务保障。刘积庸难掩激动之情,他拿出日记本和自己写的学习心得给大家看,表示不忘党的恩情,要永远跟党走,自己一直秉承“要为党旗添光彩,不给组织添麻烦”的理念,希望能快点好起来,不给他人添麻烦。
陈冀表示,每一位身边好人都是一面引领社会向上向善的旗子、一面让群众常照常学的镜子、一颗崇德向善的种子,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身边好人等道德模范的关心关爱,倡导全社会学习、关爱、礼遇好人模范,弘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文明风尚。
据了解,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慰问组还走访了“广东好人”、台山市台城街道办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李柏达等12名市级及以上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各县(市、区)也先后开展了对当地好人模范的中秋慰问活动。本次中秋走访慰问319人次,慰问金达34000元。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将通过政策保障、志愿服务等方式,及时解决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在生活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关爱帮扶措施落实到位。
“广东好人”李柏达:衷心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礼遇,送来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将锲而不舍地讲好银信故事,为繁荣侨乡文化而奋斗。
“江门好人”魏强: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希望,继续带领热心慈善助学的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帮助更多残缺困难家庭的孩子成才,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江门好人”张志枢:这次走访慰问活动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我的关爱,也切实增强我的荣誉感,也激励我在今后要更好地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进一步弘扬文明风尚,传播社会文明的正能量。我将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春风化雨、教书育人,在学校树立榜样,多想办法,务实工作,紧紧依靠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而努力,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多作贡献。
江门是全国著名的侨乡,素有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江门始终把理想、信念、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道德建设,积极培育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大力培育文明新风,坚持“四化”工作法,常态化进行好人选树、事迹宣讲,探索出了一条“好人建设”的江门路径。
截至目前,江门市已评选江门市道德模范(含提名奖)116人(组),其中5人(组)获评广东省道德模范(含提名奖),1人(组)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评选“江门好人”415人(组),其中65人(组)获评“广东好人”,21人(组)获评“中国好人”, 有效发挥了好人对文明新风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为巩固和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打造江门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综合实践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好人”宣传立体化。塑造“好人”丰碑,建立专门的好人宣传阵地,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设立好人榜、好人长廊、好人展板,图文并茂讲述好人事迹,让好人成为接地气的“名人”,如台山好人馆、鹤山好人馆、蓬江好人公园等。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以多种形式,如好人道德讲堂、好人发布会、好人电台访谈节目、好人事迹宣讲会等,对好人进行多方位宣传。成立好人模范宣讲团开展“好人讲堂”“百姓故事汇”等品牌活动,带动好人队伍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做宣传、做服务,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传播社会正能量。
责任编辑:杨嘉蔚
二审:王雪晴
三审:庄英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