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文明办2023-09-08 22:50 5090阅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敬业奉献、孝老爱亲
......
这些闪闪发亮的形容词
在一个个“江门好人”身上得到了体现
2023年第三季度“江门好人”
名单出炉
他们是谁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名 单
一、助人为乐类(4名)
吴腾信
江海区礼乐街道威东村爱心小卖部店主
谭玉琼
开平市长沙街道苍江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站长
钟秋华
新会区税务局退休干部
孟胜男
江门海关关税处原产地综合科科长
二、见义勇为类(1名)
李海伦
鹤山市鹤山公园管理所组长
三、敬业奉献类(3名)
李新明
原鹤山市看守所一级警长
蒋武柳
江门市装饰建材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
邓森才
恩平市郁文中学教师
四、孝老爱亲类(2名)
刘积庸
蓬江区环市街石冲社区居民
黎晓光
台山市冲蒌镇西海园山东村村民
简
要
事
迹
吴腾信,男,1973年4月生,江海区礼乐街道威东村“爱心小卖部”店主。
吴腾信有很多身份,他既是江海区威东村“爱心小卖部”店主,也是江海区威东村残协代表,更是江海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秀代表。吴腾信因患小儿麻痹而导致身体残疾,作为一名二级肢体残疾人,他自强自立,在礼乐街道威东村委会的帮助下开了一家“爱心小卖部”,依靠经营小卖部活出精彩。2022年11月29日,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组织调查研究,调研组走进威东村,围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征集基层群众声音,作为一名残协代表,吴腾信结合自身经历,真诚提出优化农村无障碍设施,方便像他一样的残疾人出行的意见和建议。吴腾信等残疾人的声音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回应。2023年4月24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提请二审,草案二审稿进一步明确:要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听到这个消息,吴腾信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谭玉琼,女,1974年7月生,开平市长沙街道苍江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站长。
谭玉琼从2014年开始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并在2019年自荐成为开平市苍江健身广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站长。她从志愿服务着手,以志愿服务站为服务平台,以打造特色服务项目为方向,围绕部门搭台、志愿者服务的工作格局,引领团队全面提质,志愿服务的站点主阵地作用不断凸显;积极整合、发动社会资源,持续更新志愿服务站的软硬件建设,增设了法制书屋、好人驿站等场地,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如今,谭玉琼带领服务站组建了10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其中,志愿服务队“我爱我家”健康科普队服务的足迹遍及开平市15个镇(街)。苍江健身广场雷锋服务站非遗传承公益行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2021年广东省江门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重点培育项目”。
谭玉琼获评“广东省最美志愿者”“江门市道德模范提名奖”“开平好人”等称号。
钟秋华,女,1952年9月生,新会区税务局退休干部。
钟秋华从2016年开始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于当年10月正式注册成为一名义工。过去7年,她的服务足迹从敬老院逐渐延伸至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领域,积极参与公益宣传、爱心慰问、慈善捐赠、环境保护、文明实践、慰问贫困学生、垃圾分类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她就像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往哪拧,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钟秋华退休后曾做过两次大手术,其间,她得到了各方的帮助,也深刻体会到志愿服务的价值,于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中,将她接收到的爱和力量传递出去。近7年时间,她累计志愿服务时长数达9800多小时,平均每天参与志愿活动4个小时。
钟秋华曾荣获“金奖义工”“银奖义工”“四星级义工”等称号,连续3年荣获“江门市先进长者义工”称号,并获江门志愿防疫纪念奖章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孟胜男,女,1976年9月生,江门海关关税处原产地综合科科长。
孟胜男是一位敬业专业又有爱心的“海关人”。2020年以来,所在岗组共为15家企业减免海关税款滞纳金843.61万元,减轻企业经营负担;指导江门海关隶属海关签发出口原产地证书23.88万份,货值805.59亿元,有力支持“江门制造”拓展国际市场。她热心社会公益,积极参与学雷锋活动、无偿献血等活动。截至2017年,孟胜男已连续6年开展“一对一”帮扶,在受资助儿童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无私奉献爱心。孟胜男情系非洲马拉维,传播无国界的爱心。驻外期间,共为1000多名当地官员、100多名留学生进行面试、办理赴华手续,得到当地政府和马拉维“第一夫人”高度赞扬。2023年4月,孟胜男借款3000元,圆了马拉维女留学生的“中国博士梦”。近期,孟胜男积极联系外贸商家,计划为当地贫困儿童送上跳绳、足球等文体用品。
孟胜男曾获江门海关“优秀妇女”“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被江门海关通报表扬2次,获个人嘉奖5次、个人三等功1次。
李海伦,男,1976年8月生,鹤山公园管理所组长。
李海伦品德高尚、为人热心、见义勇为。2023年3月8日晚,李海伦在北湖公园九曲桥散步时,听到湖面传来“咕咚”一声巨响。凭着多年的公园管理经验,他敏锐意识到湖面肯定有异常情况发生,于是飞速朝着发出声响的地方跑去。当时天色昏暗,湖面光线不足,李海伦赶到现场时没有发现异常,但他放心不下,于是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一边寻找一边大声呼喊。其间,他虽然没有听到回应,却发现湖面产生了很大的涟漪,朝着水波纹中央望去,果然发现湖里有个人影时隐时现,确认有人落水。李海伦第一时间展开救人行动,他一边抛下救生圈一边稳定落水者情绪,同时发动游客帮忙报警。当时,落水者离岸边有30多米远,湖里的水位有1.5米多深,民警和同事赶到现场后,熟悉湖里水情又懂水性的李海伦主动和民警一起下水救人。因落水者身材比较高大,整个救援过程很吃力。但李海伦还是成功把落水者拉回岸边,避免了一场水上安全事故的发生。
李新明,1965年10月生,鹤山市看守所原一级警长。
李新明1990年1月参加公安工作,先后在巡警大队、戒毒所、看守所工作,其中在监所工作的时间长达31年,多次受到上级嘉奖。在监所工作期间,他几乎做过监所管理的每一个工作岗位,是名副其实的监所“业务通”,更是勤勤恳恳、奉献不求回报的“老黄牛”。李新明始终做到认真负责、从不懈怠,成功协助办案单位侦破案件300余宗。同事们在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李新明,不论是谁问到他,他都总是愿意耐心帮助。李新明从2020年开始担任看守所收押组的组长,负责全所收押、提审、会见等工作。在看似平凡枯燥,却需严谨细致的工作中,李新明始终做到认真负责、从不懈怠,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身着警服,记挂着工作,展现一名人民警察应有的责任担当。2023年6月8日,李新明在值班值守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殉职,终年57岁。
李新明两次获评鹤山市公安局先进个人,曾获鹤山市人民政府国家机关人员通令嘉奖、鹤山市公安局嘉奖。
蒋武柳,男,1972年5月生,江门市装饰建材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
蒋武柳加入江门市装饰建材行业协会后,不断带动协会发展,将协会从20家会员单位发展到现今40余家会长单位、80余家理事单位、200余家会员单位。他推动协会组织框架完善,建立秘书处、会员部、监事部,并挂牌成立了党支部、妇联、人民劳动调解委员会、江门市家居建材消费者维权服务中心。工作中,蒋武柳为协会和行业发展出谋划策,促进装饰建材行业发展。2016至2023年,江门市装饰建材行业协会举办了6届江门市家博会,推动了行业标准、行业建设、行业科技的进步,加强了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树立起江门市装饰建材家具行业的新标杆。在蒋武柳的带领下,江门市装饰建材行业协会荣获全国“四好商协会”、省“四好商协会”、省“妇女之家”示范点、省工商联法律服务示范点、江门市品牌社会组织等称号。
蒋武柳曾获优秀士兵三等功及“优秀士兵”表彰奖励,获评江门市最美退役军人、江门市总商会优秀秘书长。
邓森才,男,1989年1月生,恩平市郁文中学教师。
邓森才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在恩平市郁文中学,他诚恳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迅速成长为学校教研骨干,负责学校教研工作,带领的备课组被评为江门市优秀备课组。2019年8月,邓森才响应号召到西藏林芝参加支教工作,一去就是三年,为边疆地区带去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为促进边疆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西藏林芝一中,他所带班2022年高考成绩优异,45人参考全部升读大学,本科率高达80%,创历史新高。在援藏支教期间,高原反应导致身体不适、生活习俗差异导致饮食不习惯等困难都没有使他放弃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热爱,他努力工作,不辱使命,光荣完成了援藏支教工作。
邓森才曾获林芝市“优秀教师”“优秀援藏干部人才”、恩平市“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入选江门市“十佳青年教师”、恩平市“十大师德标兵”。
刘积庸,男,1939年6月生,江门市蓬江区环市街道石冲社区居民。
刘积庸的大儿子于1974年因意外摔倒造成了脑部神经严重受损,后被判定为智力二级残疾,生活无法正常自理。49年来,刘积庸不仅当好家庭顶梁柱,为家人扛起了生活重担,还悉心照顾好大儿子的日常起居,把最好的脾气、最宽容的心给予他。刘积庸的乐观精神不仅带动了家人一起积极面对生活,也得到了邻里和友人的称赞和肯定。刘积庸不仅是一个优秀的父亲,更是一位拥有51年党龄的优秀党员,始终忠诚于党、服务人民。退休后的刘积庸行动不便,但是依然积极参加社区党员工作会议,为社区的基层治理、党建工作等方面出谋献策,还时常协助社区宣传党的政策、宣讲党的历史,为红色基因在党员队伍里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充满社会正能量的刘积庸,是孩子眼中的好父亲、邻里之间的好模范、党员队伍当中的一面旗帜,用爱与坚持书写着孝老爱亲的人生履历。
刘积庸曾多次被环市街道石冲社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黎晓光,1953年2月生,台山市冲蒌镇西海园山东村村民。
在大家眼中,黎晓光不仅是一个务实、朴素、勤奋的农民,也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好叔叔。2008年,黎晓光的弟弟意外离世,弟弟的妻子也下落不明,留下了3个小孩无人照料。虽然自己也有孩子要照顾,但黎晓光还是毅然选择撑起侄儿侄女的一片天。14年间,黎晓光夫妻二人把3名侄子、侄女视如己出,尽己所能把他们抚养成才,不仅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对小孩的素质教育也十分重视,接送小孩、陪小孩读书、传授课本外的知识与技能,这都成为黎晓光日常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侄子侄女们也都非常懂事,生活自立自强,性格纯良孝顺,乐于帮助邻舍,是村里人人称赞的好孩子。3个孩子中,大侄子目前正在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专升本)就读机械电子工程;侄女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公开学院国际商务系,目前已参加工作;小侄子则就读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黎晓光夫妇用10多年的辛苦操劳为这个不一样的家庭撑起了一片天,用爱温暖家庭中每一个成员,把好家风传承到了下一代。
责任编辑:杨嘉蔚
二审:王雪晴
三审:庄英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