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2023-08-02 22:55 6663阅
大型红色原创话剧《碉楼·寒燕归巢》将于8月8日晚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首演。消息传出,不少话剧爱好者都翘首以盼,对这部打磨多年的话剧精品颇感兴趣。
《碉楼·寒燕归巢》将于8月8日晚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首演。江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2021年9月,该剧曾在江门演艺中心侨都大剧院顺利完成内部排演。与内部排演相比,这次首演将有哪些变化?话剧有哪些主要亮点?主创人员作出了哪些努力?8月1日下午,该剧部分主创人员在江门市东湖影剧院进行彩排,其间接受了媒体的专访,畅谈幕后创作故事。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 首次与话剧结合
话剧《碉楼·寒燕归巢》首演活动由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中共江门市委组织部、开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开平市委组织部、中共开平市委宣传部承办,开平市文联出品。剧作由开平本土作家张碧云创作,由导演陈才执导。 据主办方介绍,《碉楼·寒燕归巢》是第一部华侨与地下党双重身份“华侨特工”题材的话剧,也是首次将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与话剧结合。 话剧以开平党史为创作背景,以赤坎镇司徒家族为人物原型,以多个开平真实历史故事为基础,融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元素,讲述了抗战初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开平司徒家族年轻的归国华侨、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司徒逸非长期蛰伏于隐蔽战线的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这部“红色特工”题材话剧,旨在展现华侨华人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讲好党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同时,这也是江门市委宣传部今年继推出《侠影·咏春》、新编粤剧《碉楼》、歌舞剧《戴爱莲》之后,又一部以文艺方式讲好江门故事的文艺精品,对擦亮江门“世界遗产的代表地”“华侨文脉的传承地”等城市名片具有重要意义。
彩排现场。
记者获悉,该剧从2021年初开始策划创作,充分挖掘侨乡红色文化资源,把侨都江门丰富的华侨革命先辈实物史料转化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剧本数易其稿,得到国家及省有关文艺专家的肯定,并先后入选“戏剧中国”2022年度优秀剧目、优秀编剧、最佳导演及优秀演员奖;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2年度全省基层舞台艺术精品扶持计划”;获得广东省第五届戏剧文学奖三等奖等。
在采访中,陈才坦言,剧本创作可谓“十年磨一剑”。“我和编剧在磨合的过程中,对剧本进行了无数次改动,算起来将近一百个版本,中间经历了无数次‘推翻重来’。” 陈才接受媒体采访。 在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选用等细节上,团队成员同样精益求精。“在话剧创作的过程中,我们怀抱敬畏之心,深深地感悟了江门华侨在中国寻求民族解放、独立自主道路上所作出的独特贡献。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主创团队,也让我们更有动力打造艺术精品。”陈才说。
在多个环节进行优化提升
2021年9月,《碉楼·寒燕归巢》曾在江门演艺中心侨都大剧院顺利完成内部排演,邀请了省有关专家及江门有关领导进行现场审剧。
《碉楼·寒燕归巢》剧照。江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陈才表示,与两年前的内部排演版本相比,这次首演的版本在剧情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时长也有所压缩。“经过打磨,话剧有了全方位的提升,在剧本、舞美、服装以及演员等各个环节都更加精益求精,整体效果更上一个档次。” 碉楼的戏份更加凸显,是这次首演的最大变化之一。“在两年前的内部排演上,碉楼只是作为一个话剧表演的物理空间,它的内涵尚未得到充分挖掘。”陈才说,这次广州首演版本,不仅将碉楼的防御功能巧妙地与剧情相结合,还将充分融合碉楼的美学特征、华侨精神等,让话剧的创作深度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记者获悉,为了更好地领悟碉楼的文化内涵,主创成员曾多次去开平进行采风,包括自力村、赤坎南楼等。“尤其是到南楼采风的时候,看到一个个千疮百孔的弹孔、破碎的玻璃,当年一幕幕场景仿佛浮现在眼前。所以,我们在首演中,运用在开平南楼的采风收获,对话剧的高潮情节重新进行了设计,让主演利用碉楼的机关成功歼灭了敌人。”
此外,这次首演版本的《碉楼·寒燕归巢》,也更加注重融入侨乡本土民间艺术精华。例如,在创作过程中,话剧深度结合了开平当地的省级非遗项目。“比如开平的民歌,各种音乐元素都充分运用到话剧里,可以说是较好地重现了当地的民间生活。”陈才说。
通过上述调整,《碉楼·寒燕归巢》比两年前的内部排演版本更加聚焦,演绎了不一样的隐蔽战线革命故事,既展现了进步华侨对革命事业敢于牺牲、无私无畏、爱国奉献的崇高魅力和执着信念,也体现了开平华侨先辈热爱祖国、慷慨捐助、舍己奉献的伟大精神。
细节设计塑造鲜活角色
打造一个精品话剧,离不开一群用心用情、表演精湛的演员。
记者获悉,《碉楼·寒燕归巢》的主要演员有9人,来自“陈才(北京)戏剧工作坊”,均是从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毕业的优秀演员。“哪怕只是‘谭副官’这样的一个小角色,我们都选用了曾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演员。”陈才说。
钱磊接受媒体采访。
青年演员钱磊在话剧中担任“男一号”司徒逸非,此次作为演员代表接受了记者采访。“通过这次的演绎,我个人收获非常大,特别是对这一段华侨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说。 在确定出演这个角色后,他花了不少时间准备。“在了解这个人物的过程中,我是非常感动的。作为江门华侨的一个典型代表,司徒逸非在长达20年的时间旅程里,以不同的身份不停地与身边的人进行‘断舍离’,这种付出绝非普通人可以想象。” 钱磊认为,作为归国华侨,司徒逸非不仅仅是一个发光发亮的革命英雄,同时也是一个拥有七情六欲的普通青年。“所以我们在导演的指导下,设计了不少表演细节,努力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革命青年的舞台形象。” 钱磊说,在塑造角色的时候,他花了大量时间深入了解司徒逸非的家庭背景,希望通过熟悉他的成长轨迹,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及行为逻辑。“例如,我设计了一些比较潇洒的动作,这样才符合司徒逸非作为归国青年华侨的形象。同时,这样的形象设计还可以与他作为红色特工的真实身份形成强烈反差,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知他作为一名地下党工作者,不停切换双重身份的煎熬。” “我来到江门之后,发现很多地方都有一个标语:‘念侨情,报侨恩’。这个现象说明,华侨在江门人心目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钱磊说,这也提醒他,如果要讲好《碉楼·寒燕归巢》这个故事、演绎好司徒逸非这个角色,就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中寻找灵感,从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感悟华侨精神,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还原革命英雄的真实形象。
责任编辑:杨嘉蔚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宁园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