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2023-06-21 22:30 9428阅
沉浸式音乐党课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革命历史题材情景教学话剧带来一场难忘的视听盛宴,读书分享彰显“书香味、学习范、创新型”的文明城市氛围……6月20日下午,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文明办联合举办的江门市理论、文艺、文明“三进”高校活动启动仪式在五邑大学举行。首场活动送理论、送文化、送文明,既“入眼”“入脑”又“入心”,深受学生喜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陈冀出席活动并作首场宣讲。
江门市理论、文艺、文明“三进”高校活动启动仪式。
陈冀指出,开展理论、文艺、文明“三进”高校活动,是我市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项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行动;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好高校意识形态重要阵地,引领青年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
对于下一步如何开展理论、文艺、文明“三进”高校活动,陈冀强调三方面意见:
一要注重虚与实的结合。把“三进”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措施、具体单位,化虚为实、可见可触。要坚持办好“思政第一课”,市领导和学校领导带头讲好“开学第一课”,持续开展“金扣子”思政课PK大赛,在全省树起江门“金扣子”思政品牌。要创新实施“身心健康4s(微笑Smile、分享Share、专长Specialty、运动Sport)工作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出“党史青(少)年说”系列活动,通过参与式、沉浸式、体验式等方式,变传统思政课的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要组织策划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让优秀文化根植青少年内心、薪火相传,培植文化自信。
二要注重内与外的配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学校要把“三进”活动当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学校文化生活和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契机,担当作为,主动对接,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一校一案,确保各项活动进得去、用得好、有实效。市委教育工委要加强统筹,建立沟通对接机制、反馈机制、评价机制。市委讲师团、市文明办、市社科联、市文联以及有关单位要提前谋划、加强指导,派出精干力量,到学校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文明建设指导等工作,形成内外联动的“大合唱”。
三要注重学与行的结合。把学习和践行结合起来,打破“单位干、学生看”“一头热火朝天,一头冰冷发凉”的现象。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共同参与思政课的课程建设,倡导师生共同参与“红色文化研究”;广泛建设校外红色文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让外力和内因共起作用。要突出学校主动作为,大力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动学校师生主动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风美德、个人私德。要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引导舆论导向,让“三进”工作始终互动满格、正能量满满。
首场活动中,五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李阳副教授就《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进行微宣讲,新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副主任陈晚翠老师带来音乐党课《践行伟大建党精神 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五邑大学带来广东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项目、五邑侨乡革命历史题材情景教学话剧《木棉花开》经典片段,广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书记、五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张淑妹博士进行读书分享……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赢得学生们的阵阵掌声。 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社科联、市文联相关负责同志,以及10所高校有关领导、思政老师及学生代表参加活动。
相关新闻: 送理论 送文化 送文明 “三进”高校工作重点明确 启动仪式明确了理论、文艺、文明“三进”高校的工作重点,即——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重点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文化进校园,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校园等三大方面;文明进校园,重点在推进党的重要精神谱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文明新风进校园。 在理论宣讲方面,我市将组建市委宣传部高校意识形态宣讲团,在全市10所高校开展巡回理论宣讲。文化方面,将开展“三个一”活动:组织一次“艺术党课”,邀请我市“艺术党课”名师到各高校进行宣讲;举办一次知识讲座,聘请市外或组织本市文艺名家、文艺工作者、文艺志愿者深入学校开展文艺知识普及讲座或结对辅导;组织一场文艺演出,组织全市各专业文艺院团、社会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文艺志愿者等,通过校园大舞台、流动文艺车、校园文化周等方式,把优秀文艺剧目送进学校、送到学生身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尊重和热爱,增强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记者/黎禹君
责任编辑:杨嘉蔚
二审:宁园
三审:徐铃静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