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江门宣传2023-06-20 21:50 9930阅
6月16日,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召开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专家研讨会。会上,来自市委党校、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9位专家学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作了研讨发言。
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习近平著作选读》的重大意义,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全面系统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把握和研究阐释,把学习宣传贯彻持续引向深入。
会议强调,全市社科理论界要提高政治站位、担当学术使命、拓宽视野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做好"结合"文章,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宣传入脑入心。要持续抓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的重大政治任务,带着问题学,带着责任学,带着使命学,从中学出政治忠诚、使命担当、实干精神、深厚情怀、斗争本领、清醒坚定,落实到服务发展、服务实践、行为日常当中,努力把我市社科理论事业往前推进一大步,以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侨都建设作出新贡献。
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室副教授刘勇:把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结合起来 市委党校政治教研室副教授邹陆林:全面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 五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兴刚:推动网络政治参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网络的出现,强烈刺激了人类追求政治参与自由的欲望,但也容易使人产生随心所欲的幻觉,这就带来了网络政治参与治理的悖论。 而要破解这一悖论,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互联网治理及辩证思维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妥善处理好自由与秩序的关系。作为网络政治参与治理的主体,政府必须恪守“创新发展、依法管理、保障安全、兴利除弊、造福人民”的原则,遵循比例原则和利益均衡原则,掌握高超的平衡艺术和驾驭手段,保持权力与权利、自由与秩序之间的必要张力,而不能一边倒、不能走两种极端,避免“一放就乱,一乱就统,一统就死”的恶性循环。 五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李阳: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 “坚持系统观念”,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最深层次、最高抽象凝练概括的“六个必须坚持”之一。研读《习近平著作选读》,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坚持系统观念”强烈鲜明地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坚持系统观念”要胸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揽“四个伟大”,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时从系统的高度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工作统筹谋划,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这些布局、目标、方略和要求,都是系统观念的结晶,对新时代各项工作起到纲举目张、引领方向的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更好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邓复群:主动对接深圳 推动江门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读原著学精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第一,随着深江铁路、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珠肇高铁等加快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提速升级,江门正处于新一轮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江门要提早主动谋划好全面对接深圳。 第二,江门与深圳优势互补,深圳有资金、人才、高新技术及创新引领能力等;江门有开阔的土地资源、海洋资源、传统制造业,能源基地,生态环境、营商环境、侨都文化、文旅融合资源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地位等,两城合作潜力大。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 副教授卢昌文:讲好红色故事 润育时代新人 新时代思政课讲好红色故事,就是思政课教师在红色故事叙事中寓真理、现逻辑、渗情感、显艺术,综合彰显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情感的力量、艺术的力量,增强大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讲好红色故事,润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必须在叙事范式与话语策略中实现多力合一。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博士黄涛: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科学回答 《习近平著作选读》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一、回答中国之问,直面当代中国伟大社会变革。围绕中国问题,提出中国方案,显示中国智慧。 二、回答世界之问,直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答世界之问,使不同文明包容互鉴、共存共荣。 三、回答人民之问,直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应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回答了新时代人民之问。 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宋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著作选读》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进程,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更是思政教师做好凝心铸魂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必修读本。我们务必认真读原著、悟理论,全面系统深入把握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在教学中不断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黄婵娟:发挥侨乡文化魅力 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江门五邑有着“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我们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要充分结合侨都的文化资源、发挥侨都的文化魅力,把课程讲深、讲透、讲活,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中《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一文,让学生全面了解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深入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文化实践,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通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不断发展和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水平,课堂讲授要充分结合丰富的侨都文化资源,课外实践要充分利用如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等优秀的文化教育资源,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杨嘉蔚
二审:宁园
三审:徐铃静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