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第九届“粤治——治理现代化”优秀案例推介结果正式揭晓,32个优秀案例从上百个案例评选中脱颖而出。其中,“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类10个,“政府治理创新”类9个,“融媒体传播”类7个,“大数据与公共服务”类6个。这些优秀案例展现了广东社会治理工作创新的能力、魄力和活力,是近年来广东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最新经验和成果。其中
江门两个优秀案例入选
江门市委宣传部
《“前店后厂”国际传播机制》
入选“融媒体传播”类
江门市委组织部
《党建引领网格管理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入选“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类

“粤治——治理现代化”优秀案例推介活动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发起主办,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南方党建智库承办,自2014年举办首届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九届。“粤治”活动旨在通过推介和展示广东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果,提炼广东各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经验,赋能和推动广东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和创新。
下面一起来看看
江门市委宣传部的优秀案例
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的指导下,江门市委宣传部充分发挥“前店后厂”国际传播机制作用,构建一体化信息传播平台,形成战略团队谋划、对外传播工作室统筹并制作分发、海外媒体联盟分级采用、公域私域空间平台同频共振的传播格局,以侨乡之力呈现并传播中国倡议、中国主张、中国智慧。近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市委宣传部逐步建立健全了中央、省级媒体合作机制、海外华文媒体联络机制,为江门的国际传播工作构建起了强有力的外宣机制保障。建立了新闻信息分发机制。市委宣传部以市直媒体为核心“工厂”,主动向海外媒体“喂料”,已系统谋划省党代会、市党代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报道,还集中制作了一批融媒体产品,分层次、分对象推送到海外媒体、华人社交圈,引起了海外华侨华人的强烈反响,有效传播了中国声音、展示了中国形象。完善了中央、省级媒体合作机制。“请进来看发展、用故事吸引人”,市委宣传部全面加强中央、省级媒体交流合作,常态化举办“媒体沙龙”“媒体采风”等活动,积极协调各级媒体报道江门。2021年以来,江门市21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中央媒体及其新媒体累计刊发江门稿件6580篇。人民日报社广东分社采访部副主任贺林平在“喜见侨都开新局”媒体沙龙活动中表示,江门作为中国侨都,相关就业创业政策不断完善,营商环境也在提升,相信江门未来会日益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举足轻重的重要城市。
2022年3月3—4日,为期两天的“喜见侨都开新局”江门媒体沙龙正式启航,来自海内外近20家媒体单位的40多名媒体记者代表参加此次活动。郭永乐 摄
完善海外华文媒体联络机制。市委宣传部组建了“中国侨都海外华文媒体联盟”“海外华文媒体传播(服务)中心”,统筹联络了40多家海外媒体,建立“市级统筹、纵向指挥,横向传播、直线反馈”的海外传播机制,为把华侨文化发展好、弘扬好、传播好,在新征程上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魂梦”,贡献江门方案和侨乡力量。
2021年以来,市委宣传部依托江门特有的华侨基因与人文资源,与前端海外媒体、华侨华人合作,激活面向海外受众对外传播渠道,打造宣传、推广、传播之“店”。
激活了传统公域流量空间三大“门店”。市委宣传部全面加强与中央媒体合作,与近40多家海外媒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设专版、共办电台节目等,传播侨乡故事;以《中国侨都》杂志为龙头,整合侨刊乡讯资源,举办“江门侨刊乡讯专题展”,有力引导侨刊乡讯发挥海外传播作用;组织举办“追梦中国 情系侨都——2021侨界媒体五邑采风行”,在《国际日报》每周整版刊发侨乡江门新闻。拓宽了海外华侨华人的私域流量空间。根据受众需求,每季度设计一到两个传播主题,并运用530多万江门籍华侨华人日常使用海外社交软件、私域流量基础良好的优势,动员华侨华人在海外广泛转发讲述中华文化、湾区新貌、江门乡情的新媒体产品。2021年4月,在中宣部组织的湾区11座城市的大型报道中,发动40多个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的主席、会长,带头转发相关报道,海外及港澳阅读量达156万。
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江门旅游、文化、历史等资源丰富,一直以来,市委宣传部都从传统节日、五邑名人等多方面入手,挖掘、包装及活化“故事流”,于后端设立优化提升各级媒体信息产能,打造策划、制作、分发之“厂”。
整合媒体资源,大力推动新媒体传播产品加工生产。市委宣传部指导市直媒体成立江门日报社媒体智库与新闻研究中心(对外新闻传播中心),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对外传播工作室”“短视频工作室”等4个工作室,设立开平“K视频”工作室等,打造县级融媒体短视频业务典范,不断提升移动化、可视化、社交化的国际传播产品生产制作能力。
立足侨乡文化,打造极具地域特色的传播精品。打造音乐剧《小鸟天堂》,策划开展两届“小鸟天堂观鸟生态节”系列活动,收获近1500万海内外网友关注;全国首创“侨批中的党史”研究传播,共挖掘出16期“侨批中的党史”故事,据粗略统计,海内外近100家媒体对江门侨批活化工作进行了报道,阅读量超过1.3亿人次;与央视合作拍摄系列短视频《爱上功夫》在脸书播出,播放量超110万;连续两年策划推出“网络春晚”,其中“跨越山海的祝福——2021年春节文化交流活动”,通过网络传播覆盖到400万海外华侨华人,被美西方定义为中国与所罗门建交后首次面向南太平洋地区的文化输出。
借力明星流量,有效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在2022年央视总台组织的《直播大湾区》节目中,大小屏直播累计触达人次超过2.5亿,跨平台触达人次超10亿。“很高兴带大家走进我的家乡广东江门!”节目中,江门邀请刘德华担任“湾区推介人”,江门篇相关累计阅读量超4000万,观看量总计超过1200万,登上微博热搜总榜和文娱榜,比位居第二位城市的流量高出近十倍。坚持互联网思维,把握“现象级”传播事件开展城市营销。“大家都来玩,江门来上分!”在2022年火爆朋友圈的“江门上分”活动中,江门各地市民用接地气的群众语言、喜闻乐见的互动形式宣传推介江门,共发布视频77条,全平台播放量超500万、转发量35万,成为一场全民自发参与城市形象宣传的成功范例。以中国传统佳节为契机,组织了一系列中外互动活动,端午节在海内外17个直播平台直播龙舟表演,全平台总播放量达300多万人次,有力增强海外华侨华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责任编辑:杨嘉蔚
二审:宁园
三审:徐铃静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