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宣传、江门日报2022-12-16 22:55 4358阅
尊敬的各位专家、朋友们: 大家好! 很高兴和大家再次相聚,用云上交流的方式,共同探讨“华侨(侨乡)文化与中国精神”,齐心推动华侨文化的研究、弘扬与发展。 在去年我们举办的“侨批中的党史研讨会”上,春旺所长亲临广东,为江门侨批文化研究与传播悉心指导,出谋划策。李明欢主席、陈奕平院长等众多专家学者、文化大咖对江门华侨文化繁荣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国雄校长、刘进教授、金花教授,以及你们所带领的五邑大学华侨华人文化研究团队,孜孜不倦、深耕本土,为弘扬江门华侨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此,向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支持江门华侨文化发展的各位专家学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江门是中国著名侨乡,祖籍江门五邑的华侨华人530多万,遍布全球。一百多年来,他们守望相助,同心同德,秉持着中华民族勤劳拼搏的传统美德,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热爱和平又敢于斗争,挺着中华民族勇毅不屈的坚韧脊梁,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立下不朽功勋;他们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坚守着中华民族“家国天下”的精神世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血脉中的中华基因,历经海外百年磨炼,铸就了“爱国、进取、勤劳、包容、开放”的江门华侨精神,为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厚的沃土。 近两年,在华侨文化专家的鼎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市委宣传部以侨批为突破口,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探索,有力推动华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全国首创研究“侨批中的党史”,创新性地填补了侨批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环,让侨批这个“老物件”在新时代绽放出新光芒。1部纪录片、2部舞台剧、3部微电影、6场高规格研讨会、16期短视频、50多款文创产品、100多件融媒体产品、200米的侨批文化长廊,1800多篇报道,覆盖500万侨胞的海外传播,1.2亿次阅读量,尘封在“故纸堆”里侨批,重新绽放时代光彩。 在城市,博物馆、文化长廊、银信广场、微缩展,让侨乡文化走近身边、融入生活;在剧院,推出舞剧、诵读剧、朗诵会,使侨乡文化融入文艺创作;在学校,华侨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在媒体,短视频、图文、H5、纪录片,让侨乡文化走出深闺,成为“文化网红”;在海外,“一纸家书抵万金”逐渐成为华侨群体的精神谱系。侨批承载的华侨精神变得可感、可近、可悟、可传承。 侨批保护活化的成功范例,给了我们文化自信自强的力量。新时期,用华侨文化丰富中国精神,用中国精神凝聚华侨力量,江门责无旁贷。今天,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市委宣传部和五邑大学联合举办本次研讨会,正是希望以江门侨乡之力,撬动“华侨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时代课题,为把华侨文化发展好、弘扬好、传播好,在新征程上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魂梦”,贡献江门方案和侨乡力量。 在此,也恳请各位名家学者,毫无保留、畅所欲言,碰撞智慧火花,展示思想魅力,用精彩的学术盛宴,共同解开“华侨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时代之问。 最后,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祝各位专家学者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待疫情过后,春暖花开时,我们再相聚。 谢谢大家!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讲好侨乡故事 ——“华侨(侨乡)文化与中国精神” 引发专家学者热烈探讨 12月14日,在开平市仓东文化遗产保育与发展中心,来自各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华侨文化领域学者,以及江门本土文史专家齐聚一堂,聚焦“华侨(侨乡)文化与中国精神”主题,先后就侨批与华侨精神、中国精神研究,侨文化遗产与中国精神,华侨华人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海外华侨华人寻根研究等学术议题进行研讨。
本次研讨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连线北京、广州、厦门,邀请来自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和五邑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以及来自开平、台山等地的文史专家,先后围绕研讨会主题进行研讨,在华侨(侨乡)文化与中国精神的历史脉络、内在联系、现实作用、传承路径等方面取得重要共识、新的认知。来自开平、台山和江门的地方文史工作者,还结合地方侨史侨情、侨乡风俗和地方掌故,为“华侨(侨乡)文化与中国精神”的研讨提供了基层视角。
弘扬华侨精神具有现实意义 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育人心” 让“侨批”焕发新的活力 正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所言:“侨批保护活化的成功范例,给了我们文化自信自强的力量,用华侨文化丰富中国精神,用中国精神凝聚华侨力量,江门大有可为。”
记者/凌雪敏
责任编辑:杨嘉蔚
二审:庄英业
三审:宁园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