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宣传2022-11-15 16:50 8269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勉励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心怀理想,脚踏实地。在市委教育工委的指导下,我市高校把思政讲台“搬”出教室,把思政课开在校园、开在基层、开在乡村、开在侨乡的土地上,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链接起来,把思政课堂和新时代链接起来。 一场场宣讲,一次次表演,一抹抹“志愿红”,我市高校学子在“行走的思政课堂”中彰显着青春的力量,更多青年学子真正成为学习理论的主角、讲述理论的主力、践行理论的主体。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展演原创红色话剧《大义长争》。 融汇理论知识 学生扛旗“唱主角” “木棉树是先开花,后长叶。这也寓意着我们革命者要先作出奉献和牺牲,才能迎来万木葱茏的春天……”2019年至今,五邑大学原创历史革命题材话剧《木棉花开》在广东省、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展演35场,28000余名师生观看,为观众们带来一场又一场震撼的红色文化盛宴。在一场场精彩的话剧表演中,青年学生担纲“主角”,用表演的方式发挥思政教育的力量。 近年来,五邑大学党委积极打造红色文艺课堂,筑牢高校学生思想阵地,除了《木棉花开》外,舞蹈诗书画《大江之门传奇》、诵读剧《侨批·中国》等文艺作品也深受欢迎,让红色种子扎根在师生们心中。 五邑大学原创话剧《木棉花开》为观众带来红色文化盛宴。 “同学们,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经济前景是光明的,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我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发展成绩单……”“是的,作为大学生,应该毫不动摇坚持防控总方针,专注学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近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门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进宿舍宣讲。 据悉,这是江门职院全面落实思政教育“六进”(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进网络、进宿舍、进社团)特色做法之一,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用真实鲜活的事例,开展全方位育人。“蔡李佛拳进校园、开展模拟法庭、展演原创红色话剧《大义长争》……这些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特色做法,都是探寻‘大思政课’的全新打开方式,是我们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教育。”江门职院人文教育学院学生李晓蓝说。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展演原创红色话剧《大义长争》。 去年,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党委组织策划了“百年党史图片展”,在本次展览活动中,学生扮演了“主讲人”的角色。经过学校的一系列专业培训课程,一批优秀的学生宣讲员成长起来,轮流值班,为观展的师生提供专业的宣讲服务。宣讲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学习宣讲是一个系统学习党史、提高思政水平的过程,既能自我增值,又能帮助全校师生学好党史。 发挥专业力量 做好公益“大文章” “月光下,一个小小的卵,躺在树叶上,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卵壳里钻出一条又瘦又饿的毛毛虫,他啃穿了一个苹果,可还是觉得饿……”前不久,由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江门幼专”)“暖洋星”绘本阅读服务队队员领读的经典绘本故事《好饿的毛毛虫》在微信群推出,队员们的领读风格富含深情,且生动有趣,温柔的声音让人倍感亲切。 7月以来,江门幼专“暖洋星”绘本阅读服务队组织开展了多场线上“城乡家庭共读营”公益活动,为恩平牛江中心幼儿园的24个侨眷儿童家庭提供了优质的亲子共读线上平台。 江门幼专学生走进基层义演。 在思政教育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我市高校致力于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破解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各校重在让学生们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将志愿实践活动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今年,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利用暑假时间,学校“医心向党”社会实践队、“医路青心”社会实践队和众心急救青春社会实践队三支志愿服务队共60多人奔赴韶关市武江区,在当地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学生“三下乡”活动中指导当地学生进行实操CPR指导培训。 此外,还有江门幼专的墙绘进社区、进农场以及“送教下园”“送剧上台”“送戏下乡”,江门市技师学院走进结对帮扶社区免费维修家电活动等,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发挥专业力量、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免费维修家电活动我们一直有传承下来。”江门市技师学院学生志愿者永俊说,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服务群众当中去,既能够锻炼自我,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又可以发扬志愿服务精神,一举多得。 深入基层实践 交出青春“新答卷” 新时代青年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的殷殷嘱托,扎根基层、深入基层。 江门市技师学院学生走进基层义修。 今年7月,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天使护航”社会实践队走进开平市百合镇群胜村。队员们帮助当地失智退伍老人清扫房屋,帮助村民清理屋外杂草,对当地村民进行访谈等。此外,在“三下乡”中,该校曾深入基层、乡村开展美育教育、传播自救互救知识、青春期知识宣讲、实地走访调研、寻访红色足迹等活动。 五邑大学智能制造学部邑影相随实践队下乡演出。 五邑大学则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2022年,该校智能制造学部“邑影相随”实践队以非遗皮影为依托,走进乡村、社区和小学,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皮影传承教育实践活动。该活动被中央和省市级媒体广泛报道,实践队也获评全国2022年“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责任编辑:杨嘉蔚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宁园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