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宣传、江门日报2022-08-23 22:45 3916阅
近日,市第十二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理论研讨会召开,来自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五邑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分别作主旨发言。 本次研讨会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社科联主办,市梁启超研究会、市图书馆承办。围绕“弘扬启超家风,助推‘侨都赋能’”,省、市社科专家齐聚一堂、建言献策,形成了《弘扬启超家风 做以身作则的家长典范》《梁启超面向未来的家教观》《传承梁启超家书精神 发扬新时代良好家风》等共17篇理论成果。
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梁启超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是中国侨都江门人民的骄傲,启超家风家教理念作为中国侨都江门的一块瑰宝,值得学习,值得推广。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马茂军、暨南大学教授曾光光等14位领导嘉宾进行了主旨发言。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马茂军:《梁启超面向未来的家教观》 梁启超的家教观具有面向未来,面向现代的特点,完全超越了传统的封建家长的格局和意识,梁启超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子女的成功,不是做官和赚钱,而是成为国家的栋梁,科技的精英,很好的开拓子女的格局和责任感。在亲子关系上,梁启超具有现代的意识,提倡平等尊重,让儿女自己做主,解决了子女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梁启超的家庭教育堪称现代家庭教育的成功典范,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暨南大学教授曾光光:《弘扬启超家风,做以身作则的家长典范》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为振兴中华、救亡图存而上下求索。作为教育家的梁启超不仅在教书育人上多有建树,他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也颇为成功,时人就赞诵梁氏一家“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在家庭教育中,他不仅尊重孩子选择,更是在做人、做事、做学问三个方面成为孩子的表率。以身作则,是梁启超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原因。 五邑大学教授、江门市梁启超研究会会长李旭:《梁启超家教成功之道之一:家风》 梁家“一门三院士,九子皆英才”,这样的家教奇迹,与梁启超着意养成的良好家风,有直接关系。这就是:爱国进取的家族文化传统,健康厚朴的家长人格风范,书香浓厚的家庭文化环境,和不改“数十代清白寒素”的传家宝——以养成居寒向暖、历冬入春的坚拔气象。这对于激励江门人才风气,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江门市政协文史委主任陈健威:《发挥独特资源作用 提升全市家风品质》 弘扬优良家风,是历代先哲的思想,是时代的要求。梁启超的家风家教,是家庭教育的典范,是我市的独特资源,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赞赏,得到全社会重视。发挥启超家风的资源优势,提升全市家风品质,要认识到梁启超家风家教的博大和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把启超文化做大做强,进一步扩大启超家风家教研究和推广的深度与广度。 五邑大学教授、江门市梁启超研究会副会长周文:《启超家风与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调查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作出了许多重要的论述,江门也陆续开展了包括弘扬启超家教家风的系列活动。但目前对梁启超家风教育研究和传播中心主要集中于新会区;启超家风公益进校园教育活动开展的数量不足,时效性短;硬件设施建设跟不上教育需求;启超家风教育文化品牌建设有待加强。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一是抓好包括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多区协同;二是促进教育的连贯性;三是重视教育的推广性,彰显特色。深入合作,联合推进。 五邑大学教授、江门市梁启超研究会副会长庞光华:《论梁启超对儿女们人格精神的培养》 梁启超在其给儿女的书信中提出要敢于为事业而冒险,但也要有理性,避免无谓的牺牲;既要能享受舒服,也要能经历磨难,二者都能修养人格;要将吃苦当作磨练人格的学校,不要贪图物质的享乐;对多方面的学问感兴趣有利于丰富生命的内涵,养成完美的人格;做不适合的工作会贬损人格;生命中任何时候绝对不能失望沮丧。 五邑大学副教授、江门市梁启超研究会副会长韩光军:《扎实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之法律思考》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存在立法粗疏、权限不清、监督机制不畅、法治宣传不够深入充分的问题,致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及其受害现象屡见不鲜。为了加强未成年人身心保护工作,我国初步构建了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核心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当前,应着力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施、监督、保障及其配套法规体系,扎实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五邑大学副教授赵楠:《弘扬梁启超高尚趣味教育观,加强未成年人观看网络短视频的思想指引》 短视频平台用户当中有相当数量的未成年人,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短视频中的多元化的内容尚无法很好地甄别,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发扬侨乡精神,传承梁启超家风——尤其是梁启超高尚趣味思想,响应新一届政府“侨都赋能”工程的工作重点,加强对未成年观看短视频思想的引导:一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梁启超高尚趣味教育思想;二是学校、社区举办各种活动、讲座进行细分式引导;三是增强教师的引导意识,发动家庭积极参与。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江门市梁启超研究会秘书长李丹:《论梁启超时务学堂卓著的教育创举》 梁启超在时务学堂的教学是一次成果卓著的改革创举,在近代教育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他倡导时务与治学相结合,号召学生为救亡图存而读书;主张中学与西学相结合,让西方文化和思想为我所用;主张书院法与学堂法相结合,用札记制度、讲学制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使学生感受老师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地熏陶中培养其学问和人格。他在时务学堂的教育改革为当代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借鉴。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张又文:《关于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和免受网络不良影响的教育引导工作的建议》 由于现有的监管方式与相关的法律法规无法及时跟进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时家庭监管环节也产生了一些漏洞,且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不够,导致难以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并免受网络不良影响。为此,建议要将教育引导工作放在落实环节,依法落实各方责任、依据不同年龄段实施精准治理、实现家庭有效监管、强化网络素养教育、提升线下生活的吸引力,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共建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校园。 江门市蓬江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周华章:《关于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校社”工作合力的存在问题和建议》 为凝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家校社”合力,基于深入剖析现实缺憾及其成因,建议: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合作意愿;二是党委政府主导,完善教育机制;三是盘活教育资源,建构教育联盟;四是摸清社区现状,建立档案资料;五是积极沟通家校,科学主动作为。 五邑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老师唐远廷:《强化新时期未成年人“家国情怀”教育的探索》 由于教育的功利性不断强化,当前学校教育往往只重视“智育”而忽略其他,这使得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情怀逐渐淡薄。为了尽快扭转这种现象,我们应深入挖掘梁启超先生家国情怀的内容,以此作为改变青少年思想之良方。 五邑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老师陈吉林:《探究校园欺凌成因 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发掘梁启超教育思想精髓,有利于为当下校园欺凌问题寻找解决良方。“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先生在教育方面成就斐然,充分发掘其成功经验,不仅可以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提供方案,同时也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老师曾志华:《小学生校园欺凌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校园中经常会出现欺凌事件,对于小学生来说,同学之间出现打打闹闹的现象很正常,但是暴力事件的发生却威胁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受害者的心理生理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对其人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有义务预防校园欺凌,让校园欺凌扼杀在摇篮中。 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杨林贵表示,召开本次理论研讨,借广大省市专家智慧,修教育之道,研究梁启超教育思想和家风家教,意义重大。爱国主义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学校和社会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梁启超的教子之道堪称当代家庭教育中的经典,其重视教育中的趣味主义、注重“猛火炖”与“慢火熬”的为学之道、营造和谐民主的家教氛围、俭以养寒士家风等方面,对我市如何做好未成年人德育工作有着深刻的借鉴与引导作用,仍需深入发掘与学习。
责任编辑:杨嘉蔚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徐铃静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