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2022-06-04 08:53 8790阅
【侨都君】
在稀松平常的清晨,街边早餐店一个方便又果腹的粽子,可以帮人们迅速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店里的粽子口味很多,但对游子而言,如能找到熟悉的家乡味,那便是最好不过的。 大家好,我是大赛主持人“侨都君”。这个端午节,你们都吃粽子了吗?江门作为中国侨都,物产丰富,华侨华人遍布海外,受本地风俗文化、饮食习惯影响,五邑各个地区都有一套包粽子的秘诀、独特的风味和仅此一家的造型,每每提及,都能让当地人自豪地说道一番。端午佳节,本报邀请了五邑地区5位特色“粽子选手”同台竞技,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五邑“粽”动员,你最“粽”意谁?
统筹 凌雪敏 张茂盛 文/图 凌雪敏 李嘉敏 敖转优 易航 吴健争
1号选手 新会鸡子豆粽
【选手自述】
我是江门的,江门新会的。新会鸡子豆,包粽真美味。鸡子豆粽颜值高,总是店里的“销冠”。
【赛事解说】
新会鸡子豆粽虽然第一个登场,却毫不怯场呀!很快,它便把自己的粽叶卷成了一个漏斗状做成自己的肚子,紧接着就往肚里放食材。 这食材可讲究了。那一颗颗形状如鸡子般的豆子,就是这位选手的看家秘诀——鸡子豆啦。鸡子豆是新会出产的主要豆类品种之一,因豆粒形似鸡子而得名,农田、“五边地”都可种植,大约在农历四月左右收获。经过晾晒、脱粒等处理后,鸡子豆到端午节时,自然成了当地人包粽子的好食材。新会人包鸡子豆粽,还分为两派,主要区别是脱壳和不脱壳。脱壳的鸡子豆更软糯,不脱壳的鸡子豆红红的,更显喜庆。今天我们这位“选手”,就是脱壳派的代表,期待它的精彩表现。 只见鸡子豆粽子“选手”熟练地放着材料。这顺序也有讲究,先是一勺糯米,然后把脱壳鸡子豆均匀地放到糯米里,再把肥美的猪肉和咸蛋黄平铺上去。接着把整个咸蛋黄分成两半,在猪肉的两端各放一半,这样吃起来就整条粽子都有咸蛋黄的香气了。 然后再放一勺糯米盖住丰富多彩的内里,又加了几片粽叶,紧接着它裹紧了自己的“衣服”,掏出了草绳开始裹扎。这位选手包粽子的技法是很常见的包法了,胜在实用。想必鸡子豆粽在煮熟后不会让我们失望。据说,煮熟的“鸡子豆粽糍”肉白馅红,透着红蓝的叶香,米粒甘香软糯,豆和肉酥而不烂。
【观众点评】
新会北门社区“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包粽子达人黄月友:
每年我都会包不少鸡子豆粽。在家里会包,因为孩子们都爱吃,这是刻在心里的传统味道,我的手艺也是传承于我的母亲,一脉相传。加入新会北门社区“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后,每年端午包鸡子豆粽有了更深的意义,我们会带着鸡子豆粽到敬老院、社区老人家里,为大家送上节日的问候。我们不仅分享粽子的美味,也分享生活的乐趣,街坊感情更浓了。
粽子店老板黄金丽:
鸡子豆粽是我们店的“销冠”,粉丝众多,几乎每天都会售罄。街坊邻里都说,鸡子豆粽,是从小就熟悉的味道,也许不是很惊艳,但胜在让人回味无穷、百吃不厌。我很感谢鸡子豆粽,让我的生活有了保障,虽然是小小的店面,但我们守住了稳稳的幸福。
2号选手 台山“扭角”咸肉粽
【选手自述】
我是江门的,江门台山的。台山咸肉粽,还有个“扭角”。虾米腊肠样样有,美味可解思乡情。
【赛事解说】
这位选手的自我介绍,让人感觉它信心满满!可是,“扭角”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现在一起来了解一下。 和1号选手一样,它上来先围起一个“小兜兜”。我们见到三五片箬叶被卷了起来,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漏斗”。该“漏斗”上下铺满混合着花生的糯米,在糯米的中间,还放上了咸鸭蛋黄、咸猪肉、花生、虾米、腊肠等食材,下料非常足!值得一提的是,台山“扭角”咸肉粽用的猪肉内有乾坤,当地人在腌制咸肉的时候,加入了一种台山本地种植的红榄(红丝线),这不仅能让粽子更香,还具有清肺止咳、散淤止血的功效,可以消除肉和糯米的腻感。 材料加完了,“扭角”咸肉粽的绝活要来了。看,它又再放两片箬叶将白花花的“肚子”包裹起来,紧接着,它把上面多余的叶子一转一折,便初现“扭角”雏形。到这一步,手上的动作变得更加谨慎,需用晾干后的水草紧紧缠绕,这时候需要握紧,不然“衣服”很容易变成了“露脐装”。 有惊无险,“扭角”咸肉粽完成了它的整套动作。看得出来,台山“扭角”咸肉粽制作过程相当讲究,成品也让人食欲大增,肥猪肉丰富的油脂融合到糯米中,整个粽子软硬适中,口感香、咸、鲜、糯,十分美味。
【观众点评】
台山市民颜新嫦:
我很喜欢吃台山“扭角”咸肉粽。今年端午节,我提前几天准备材料,腌制了红榄叶子。这次我准备了好几种不同的咸猪肉,可以满足家人不同的需求,我儿子喜欢吃肥猪肉馅的,我丈夫喜欢吃瘦肉馅的,我自己喜欢吃肥瘦适中的,虽然是麻烦了点,但是他们说吃的就是传统手艺,是家乡的味道。
台山粽子商家雷绮雯:
我包了几十年粽子,每天都包台山“扭角”咸肉粽,然后放在自家店里出售,市民都很喜欢吃,经常过来买。端午节前后的订单非常多,这段时间我跟姐姐两个人每天要包好几百条粽子,累并快乐着。
3号选手 开平“驸马粽”
【选手自述】
我是江门的,江门开平的。开平“驸马粽”,粽子界“贵族”。蓢古叶作宽腰带,暖胃益气又好吃。
【赛事解说】
开平“驸马粽”迫不及待闪亮登场!在一分钟时间里,它快速利用粽叶、蓢古叶包裹出肚子,并以惊人的速度,往肚里放入糯米和咸蛋黄、腊肠、瑶柱、栗子、绿豆、红豆、虾米、五花肉等馅料,随即一包、一绕、一捆,然后打结,便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四角饱满的粽子界“贵族”,整个动作非常流畅、娴熟。
说起它的身份,那还真不简单。相传它是宋朝宫廷美食,在南宋灭亡后,方驸马带着公主来到开平定居,两人时常想念宫廷的点心。于是方驸马凭借记忆,用本地产的糯米、豆类、肉等做成点心,该点心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很快就在开平塘口镇一带流传开来,成为当地人喜欢的一道美食。为了方便携带、存放,当时人们用大竹叶和蓢古叶包裹该美食,其形状如同现在的粽子,因此被称作“驸马粽”。
选手腰间那一条原本带刺的蓢古叶是“驸马粽”灵魂的所在,它如同古代皇亲国戚的腰带,能让粽子在口感上增加一缕蓢古叶的清香,让整条粽子有独特的味道。此外,它还能把馅料裹得更紧实,使得整个粽子不松散、黏合度高,煮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米馅分离的情况。开平与台山接壤,因为地缘关系,这粽子的内陷也放了红榄。在红榄与蓢古叶的共同催化下,“驸马粽”不仅风味独特、鲜而不腻,而且有暖胃益气之效,是开平人的集体回忆。
【观众点评】
“厨娘”司徒宝庆:
我今年60多岁了,从10多岁开始跟着长辈学习裹粽子,熟能生巧,现在也算是手工制作“驸马粽”的能手。“驸马粽”味道咸香可口,大家都非常喜欢吃。在开平,粽子不仅是端午节的主角,还被广泛应用在探亲、访友、贺寿、结婚等各种喜庆场合。开平人过年的时候,也会带上粽子去拜年。作为开平人,我为它自豪!但是,现在会裹粽子的人越来越少,我们应该想办法保护这门手艺,把它传承下去。我自己也手把手教儿媳妇、女儿学裹粽子。
开平市青枫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周秀霞:
现在很多游客到开平旅游都会买些粽子当手信,这些粽子成为“侨味”的载体,把正宗的侨乡味道带到全国各地,传播侨乡传统节日饮食文化。
4号选手 鹤山带壳绿豆粽
【选手自述】
我是江门的,江门鹤山的。鹤山绿豆粽,多样又好看。龙船枕头四角锥,造型丰富任你选。
【赛事解说】
说起鹤山粽子,最特别的地方就是馅料用的是带壳绿豆。这位选手今天不出所料,在肚子里塞进了一大勺带壳绿豆。
要知道,其他地方的绿豆粽子大多会脱掉绿豆的“外衣”,把“光溜溜”的绿豆裹进粽子里。但鹤山粽所用的绿豆却显得十分“娇羞”。这是因为鹤山的乡亲总结出一条包粽法则:去壳绿豆做的粽子口感细滑,但带壳绿豆做的粽子味道更香。
咦,鹤山选手包粽子的速度慢了下来,鹤山粽形状多样,有枕头形、四角锥形、龙船造型等多种形状,它要以哪种形状展现在大家面前呢?
只见它拿出了蕉叶!由此可以推测,今天它要做的是龙船粽。龙船粽以古劳水乡的最具代表性。古劳龙船粽利用蕉叶、粽叶包裹糯米、鲜肉,个头大、馅料足,有0.4—0.5公斤重,整个粽子外形饱满呈长方形,因为中间微微凸起酷似龙船的造型而得名。
不仅造型独特,鹤山粽口感也很丰富,有瑶柱虾米蛋黄肉粽、栗子莲子肉粽、五谷杂粮蛋黄肉粽、五香肉粽、豆沙碱水粽等10多种口味,可以让你每天不重样,吃出新鲜感。值得一提的是,鹤山龙口文龙家的粽子还添加了中药材苏木,不仅口感更“Q弹”,粽子的颜色呈漂亮的绛红色,好吃又好看。
【观众点评】
鹤山沙坪街道居民李先生:
记得小时候妈妈包的鹤山带壳绿豆粽,味道非常绵密,至今难忘。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鹤山城区传统手工粽越来越少了,但这几年许多传统的鹤山粽店又兴起了,这让我又找回了儿时的味道。如今,我每年端午节都会买古劳粽、宅梧粽、龙口粽等各式各样的鹤山粽跟家人一起品尝,还会邮寄一些给外省的朋友,让亲朋好友都品尝到鹤山粽的味道。
5号选手 恩平裹粽
【选手自述】
我是江门的,江门恩平的。恩平的裹粽,馅是多样的。说是蓢古紧裹的,实是精心“织”成的。
【赛事解说】
接下来是恩平选手的时间,它看起来气定神闲,手上的工序有条不紊。糯米、花生、五花肉接连落入肚中,除了五邑地区包粽的传统馅料,它还往里添加了瑶柱、栗子。馅料丰富的裹粽作为特色美食已经成为恩平预制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恩平市粽源食品有限公司,日均生产粽子2万条。
馅料放好,又见它抽出蓢古叶,用恩平方言讲,叫“蓢古扎”,选材和开平选手不谋而合。恩平裹粽历史悠久,裹粽叶和蓢古叶的种植制作已经成为产业,是当地不少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虽然和“驸马粽”选材一样,但恩平选手蓢古叶的系法复杂很多,因此速度也相对慢些。与其说裹粽子,不如说它更像“织粽子”,它先是用力拉扯,把馅料包裹紧实,随后蓢古叶带相互穿梭交缠,逐渐形成一个格纹“小方包”,这是恩平的“编织粽”,可以说是这场比赛最具艺术性的选手。在恩平还有“龙角粽”“牛角粽”等粽子,形状也别具一格,若把蓢古叶带延长,还能当背带,把这样的粽子背在身上,就是街上最靓的仔了。
如今,裹粽也成为恩平许多早餐店的标配,是许多上班族的“心头好”。
【观众点评】
恩平市横陂镇居民陈向荣:
我出生于恩平市横陂镇蟹塘村,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许多粽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龙角粽”。小时候,我们会把“龙角粽”挂在脖子上,然后去看龙舟赛,长长的龙舟,黑压压的人群,场面相当壮观。比赛开始,选手齐声吆喝,十分震撼。
因为龙舟赛时间一般比较长,到了下午,大家肚子饿了,就会取下脖子上的“龙角粽”,剥开粽叶,一边看龙舟赛,一边吃粽子,美味的粽子和精彩的赛事,成为绝配。后来,我也参加了村里的龙舟队,成为一名队员,曾代表村到恩平市锦江河参加比赛,并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如今我已经步入不惑之年,但对“龙角粽”和龙舟赛仍然念念不忘,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到时候大家又可以一边吃粽子、一边观看龙舟赛。
【侨都君】
这场比赛中,五位选手各有特色和风味,但他们又能相互借鉴所长,身上又都有彼此的影子,他们共同承载了江门的端午文化,以及五邑人记忆中的端午家乡味。
包粽子是一项“大工程”,浸泡粽叶、腌制馅料、包裹煮制这些工序既繁琐又费时,但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依然忙得不亦乐乎。做好的粽子给亲朋好友送去,给远方的家人寄去,掌厨人的手艺成为了端午佳节大家谈笑比拼的话题。粽子包裹进的是心意,吃进嘴的是暖意,在嬉笑声中,人们又拥有了一个美好的节日回忆。
正在观看这场比赛的你,今年是否尝到家乡的粽子?其实,今天这场比赛的评委就是牵挂五邑的你我他,愿我们在这场比赛中都能找到自己最“粽”意的那款。
责任编辑:龚静
二审:宁园
三审:徐铃静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