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2022-05-20 08:16 8722阅
平安,民生所盼,发展之基。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及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平安江门建设,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激发社会治理活力,积极预防和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依法打击整治违法犯罪和突出治安问题,实现了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未来五年,我市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推进法治江门建设,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把江门建设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示范区。
△我市实现了县(市、区)、镇、村三级群众信访诉求服务阵地(信访超市)全覆盖。 何榕 摄
激活社会治理“新动能”
推动平安江门建设迈上新台阶
5月10—14日,强降雨袭击我市。面对强降雨,全市基层网格员总动员,或化身“宣传员”,入户开展防汛宣传;或成为“巡查员”,全方位排查安全隐患;或甘当“服务员”,贴心帮助重点人群安全度汛……他们与基层党政干部冲锋在一线,用“小网格”全力守护辖区“大平安”,顺利完成了入汛以来的第一场“大考”。
防御强降雨是展示我市社会治理成效的一个缩影。
市域治,天下安。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我市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陆续推出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市域特点、侨都特色的示范项目。
新形势新任务。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步伐,全力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标杆城市。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在我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网格化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正全力通过推动“多网合一”“一网多能”构建综合网格,把“千条线”纳入“一张网”,打造“智慧网格”。目前,我市正以网格化建设为切入口,积极推动各类人员、资源、力量进“网”入“格”,全面改进网格化管理服务,推动信息在网格采集、隐患在网格排查、矛盾在网格化解。
当前,在构建智慧网格基础之上,我市正大力构建“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网格化工作体系,抓早抓小化解群众诉求矛盾纠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去年底,我市实现了县(市、区)、镇、村三级群众信访诉求服务阵地(信访超市)全覆盖。
无论是打造“智慧网格”,还是提供精准的“外送服务”,都需要科技支撑。
去年,“两中心一基地一平台”揭牌、启用。随后,全国知名的研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陆续进驻“两中心一基地”,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与市域社会治理紧密结合,加快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其中,以“粤平安”平台在全省试点为契机,我市加快建设“一网融合、一网受理、一网通办”的智慧网格管理平台,实现对社会稳定形势的综合研判、疫情防控的战时指挥、重大案事件的高效处置,真正将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借助“粤平安”平台,“信访超市+外送服务”制定“基层发令、部门执行”等配套机制,统筹整合网格员、社工、人民调解员等基层诉求服务人员,及时排查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开展试点工作以来,我市通过“粤平安”平台办理群众诉求和网格事项共35820件,办结35258件,办结率达98.4%,及时就地化解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今年4月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专题部署基层治理工作,围绕“五治融合”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标杆城市、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作了详细部署,这必将掀开我市市域社会治理新篇章,推动平安江门建设迈上新台阶。
厚植法治土壤
惠民生促发展
全市政法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坚持以高质量法治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如,江门法院牵头成立“江门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中心”,建立行业服务站;江门检察机关在高新工业园、国家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创设检察服务平台,办理涉知识产权案件,协力激发市场主体科技创新活力。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提高依法防控能力,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依法有序开展。我市制定疫情防控期间依法行政工作指引和疫情防控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违法风险及意见建议,对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全面规范和指导。如,及时出台一批抗疫和扶持企业的规范性文件,为我市依法防控疫情和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撑;成立“六稳”“六保”法律服务团进驻工业园区,实现律师进园区100%全覆盖,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服务。
江门素有“中国侨都”美誉,为深入实施“侨都赋能”工程,我市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等部门积极发挥“法+侨”“检+侨”“司+侨”的作用,着力提升侨都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功能。
江门法院打造涉侨纠纷解决“优选地”,创新推行“法院+侨联”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通过设立涉侨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由法官、特邀调解员、法官助理与侨联工作人员共同开展诉前调解。我市检察机关创设全省首个“检侨联络站”,出台保障侨益工作意见,与有关部门签订检侨合作协议,入选全省检察机关服务保障“双区”建设典型事例;设立侨资企业服务站,加大对侨企的保护。
今年1月,我市与华南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共建华南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江门国际仲裁中心,为海内外华侨华人提供高效便捷的国际化仲裁服务,促使江门成为辐射全球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事争议解决高地。
近年来,我市稳步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努力以高质量司法推进更高水平法治江门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法治建设成果。如,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民事诉讼监督案件简化办理程序的若干规定》,办案周期平均缩短10天;加强简案快审改革,全市法院简易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同比大幅缩短15天,“云庭审”经验在全省推广;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消除两级检察院公益诉讼起诉空白,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在全省考核中有多项指标排名第一……
【记者】赵可义
(责任编辑:刘佼 二审:宁园 三审:钟建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