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2022-03-16 08:05 11340阅
2021年,台山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稳步提升,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受江门市委常委、台山市委书记李惠文委托,台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劲龙近日接受了江门日报专访。他表示,2022年,台山市委、市政府将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在奋力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中展现台山担当。
△越来越美、越来越现代化的台山,欢迎每位客人到来。 陈方欢 摄
GDP首次突破500亿元
江门日报:2021年台山主要取得哪些可喜成绩?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郑劲龙:2021年台山GDP首次突破500亿元,达503.23亿元,增长8.5%,超过省、江门增速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0.9%、30.5%、9.5%,排名江门前列。“国字号”“省字号”名片不断增多,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名城市,成为全省唯一“农业特区”试点,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名单。
同时,一大批重点工作抓出新成效、取得新突破。产业发展方面,全面启动建设规划总面积315平方公里的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台山片区,实施培育发展四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六条重点产业链实现工业增加值149亿元,新引进超亿元项目34个,推动46个项目动工、16个项目投产。基础建设方面,黄茅海跨海通道主桥施工进展迅速,台开快速路具备通车条件,鱼塘港万吨级码头及物流区工程进度过半;乡村振兴方面,鳗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省专家组验收,麻黄鸡产业园上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台山蚝成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被省评为优秀等次,建设22个乡村风貌提升示范片。民生福祉方面,全年民生领域财政支出64.13亿元,增长10.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08%;十件民生实事、380项“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和“民生微实事”全面完成。
今年重点做好七方面工作
江门日报:党的二十大将在今年召开,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台山将如何开展今年的工作?
郑劲龙:今年,台山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更大力度融入“双区”建设,加强与两个合作区对接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点做好七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强化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科技引领”工程,主动融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12%以上,推进科创平台建设,高质量通过国家创新型县(市)验收,力促工业新城创建成为省级高新区。加快推进“人才倍增”工程,吸引更多人才到台山创新创业、安居乐业。
二是着力厚植产业优势。深入推进“工业振兴”工程,大力实施“链长制”,培育战略性产业集群,扶持壮大一批带动力强的“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特区”试点,加快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等平台建设步伐。围绕“一龙头两廊道八品牌”发展思路,推动川山群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融远滨海文旅、川岛浪漫海岸、海豚湾等文旅项目建设,擦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
三是着力推动园区升级。深入实施“园区再造”工程,高标准推进工业新城和广海湾两个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统筹规划开发汽车零部件、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力装备专业产业园以及能源(双碳)产业园,打造国际一流现代化产业集聚区。
四是着力畅通内外循环。对内持续扩大工业、交通、能源、“新基建”等方面的投资规模。对外抢抓RCEP合作开放机遇,并凝聚侨心侨智侨力,推动“侨都赋能”,加快“港澳融合”。
五是着力推进协调发展。积极建设江门在台山布局的台开同城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台新合作城市创新发展示范区、台恩联动生态文明发展示范区三大副中心。
六是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兜实兜牢民生底线,持续用好“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办理制度,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和一批民生“微实事”,努力解决群众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存在的急难愁盼问题。
七是着力守牢安全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巩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强化社会综合治理,切实做到发展和安全“两手抓、两手硬”。
高质量建设三个副中心
江门日报:构建“一主四副多极点”是江门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宜居城乡建设、增强城市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部署。台山将如何落实?
郑劲龙:台山将全力推动江门市委、市政府在台山布局的三个副中心早日建成。
深化台开同城,共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围绕“三横”“两纵”“三快速”路网体系,积极谋划斗恩高速、机场高速,实现台开快速路全线贯通,开展陈宜禧路改扩建、大冲公路建设,加快一体化发展步伐。
强化台新合作,共建城市创新发展示范区。落实两地对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健全对口协作机制,在项目、产业、民生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加快港澳产业新城前期研究,聚力金融、旅游、康养等重点领域,共同规划打造两地协同发展产业链。
促进台恩联动,共建生态文明发展示范区。推进融远滨海文旅、川岛浪漫海岸、海豚湾、神灶温泉、盘皇岛等文旅项目建设,依托横山渔港打造海产品交易中心、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基地。
积极推动落实“侨都赋能”工程
江门日报:“侨都赋能”工程是江门市委“六大工程”之一。台山作为著名侨乡,拥有许多优质华侨资源,今后将如何打好“侨”牌?
郑劲龙:台山侨资源十分丰富,为引导和服务华侨在家乡更好投资创业,2020年末我们成立了台山市侨创中心,成立以来成功吸引了30个创业团队入驻,引入了30个文化项目。
接下来,台山将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推动“侨梦苑”台山分园建设运营,优化提升侨创中心,探索设立侨创基金,建立侨资企业数据库,定期发布面向华侨华人投资机会清单。拓展华侨华人政务服务窗口功能,开展外国人居留许可、华侨回国定居和申请恢复(登记)户籍“一窗受理、一并发证”。深化涉侨纠纷多方化解试点建设,加快建设涉侨法律服务工作站,全面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合法权益。
抢抓RCEP合作机遇
江门日报:今年RCEP正式生效,台山如何用好RCEP规则,抢抓合作机遇?
郑劲龙:今年,台山筹划实施了RCEP园区构建、外贸优进优出、产业引资补链等九大重点行动计划,为抢抓RCEP合作机遇提供了行动指南。2月24日,又与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广东启迪科技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友好合作备忘录,围绕大广海湾RCEP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项目落地事宜达成一系列共识。
接下来,台山将进一步用好RCEP规则,推动进出口贸易发展。一是筹建大广海湾RCEP经济合作区。加快制定合作区规划方案,设立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二是大力推动外贸优进优出。推动富华重工、金桥铝业等汽车零部件和金属产业出口日本等成员国,鼓励远宏、徐龙等鳗鱼龙头企业开拓新加坡等新兴市场。三是加强与RCEP华商对接合作。瞄准生物医药、电力装备、现代农业与食品等产业链精准招商,争取引进一批优质项目。
【记者】张永源 刘运华 刘春阳 朱卫星 林育辉
(责任编辑:刘佼 二审:王鼎强 三审:陈淑婷)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