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2022-03-11 07:41 10643阅
2021年,开平市委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拼搏竞进、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发展迈出稳健步伐,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开平市委书记余中华表示,今年开平市将全面贯彻落实江门市委“1+6+3”工作部署,以“开局就要加速、起步就要冲刺”的精气神,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和量级,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多点突破、加速起势。
△开平市将发挥翠山湖省级高新区园区优势,引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打造总规划面积189平方公里的高水平大型产业集聚区,探索创建国家级高新区。黄锡球 摄
夯基垒台 立柱架梁
2021年成功引进项目73个
江门日报: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过去的一年里,开平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
余中华:2021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开平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江门市委工作要求,夯基垒台,立柱架梁,高质量发展迈出稳健步伐,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是党的建设有新加强。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热潮;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完成100件民生实事和9批次共369件民生微实事;坚持大抓党建、大抓基层,发布开平全域党建地图2.0版,打造了开平市党支部建设实训中心、中共翠山湖高新区工委党校等一批党建阵地。
二是经济实力有新提升。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地区生产总值达438.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和税收收入等3项指标增速排名江门第一。科技创新提质增效,中科院中微子实验站建设进展顺利,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和现代化特色食品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开平市国际卫浴创新基地和水暖卫浴“共性工厂”加快推进。成立建筑产业联盟,擦亮“中国建筑之乡”品牌,建筑业产值达210.55亿元。项目建设加速推进,2021年成功引进项目73个(含亿元以上项目44个),总投资额147.63亿元。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8.5亿元。
三是改革开放有新突破。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招投标“评定分离”改革试点,启动“交房即发证”服务试点,深化政务服务“跨城(境)通办”。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成功搭建百亿级国资AA投融资平台。市场活力不断释放,实有市场主体达5.45万户。赤坎古镇项目建设全面加快,赤坎新区建设初具规模。塘口镇被评为第九批中国华侨文化交流基地,更高水平打造世遗文化、侨乡文化展示窗口。优化交通路网建设,国道G325线鹤山址山至开平塘口段改建工程全线开工建设,邑美侨路塘口示范段成功入选“全国美丽乡村路”。
四是城乡面貌有新改善。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推进“沿江补绿”工程及一批口袋公园的建设。高标准打造1个市县共建乡村振兴示范村、2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30条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1951条美丽宜居村(自然村)。开平世遗文化经典游线路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塘口镇强亚村成功申报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百合镇茅冈村被列为中组部开展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中共开平市委荣获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连续两年代表江门市在省扶贫成效考核中获得最高评定等级。
五是民生福祉有新提升。民生投入超40亿元,十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超额完成学前教育“5080”攻坚任务。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风险等级维持低风险。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系统推进,51项“两山”基地建设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构建“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网络化工作体系,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
多点突破 加速起势
抢抓RCEP生效机遇
江门日报:开平市提出以冲天干劲抢抓机遇、奋勇争先,稳中求进、稳中提速,推动开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讲,开平将从哪些方面来落实?
余中华:开平市将全面贯彻落实江门市委“1+6+3”工作部署,以“开局就要加速、起步就要冲刺”的精气神,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多点突破、加速起势。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发展根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省委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和江门市委基层党建“十大专项行动”,推动各级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培育发展动能。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轻工纺织等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和技术创新中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全力支持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加快建设,高标准建设中微子科普馆。发挥翠山湖省级高新区园区优势,引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打造总规划面积189平方公里的高水平大型产业集聚区,探索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争取年内成立省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三是强化产业支撑,提升发展能级。加快建设开平市国际卫浴创新基地和水暖卫浴“共性工厂”,探索建设纺织服装“共性工厂”,打造现代化特色食品产业园和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立足北组团功能定位,加强对欧招商与合作,全力招引行业领军企业、产业链关键配套企业落户开平。开展“企业服务年”行动,全方位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谋划建设农产品供港澳及出口中心,培育供港澳广深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积极推进“种业长廊”建设,创建国家级家禽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继续申报马冈鹅、丝苗米产业园,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全方位支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用好用活开平市旅游产业促进办法,加快绘制并发布文旅招商地图,高水平推动全域旅游提档升级。
四是强化对外开放,拓宽发展空间。积极打造“四纵三横两铁一港”的综合性交通网络,主动融入大湾区主要城市群1小时经济生活圈。抢抓RCEP生效机遇,壮大开平市跨境电子商务快件分拣清关中心运营规模,加快设立保税物流中心,引导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引导开平产品更好地“走出去”。集中优势资源加快推动赤坎古镇项目建设,争取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固定会址落户赤坎古镇。保护与活化利用侨批等世界记忆遗产及古村落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让历史建筑、特色街区、民俗印记串珠成链。加快华侨华人文化博物馆群建设,继续办好世界文化遗产嘉年华等系列活动,积极“引客入开”“留客在开”。
五是强化区域协同,集聚发展势能。探索建立与鹤山在产业、园区、人才、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机制,用好区域平衡发展基金,努力提升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人才培育和民生保障等水平。加快推进国道G325线鹤山址山至开平塘口段改建工程建设,深化区域互联互通。强化翠山湖高新区与鹤山工业城的规划对接,在大项目布局、重大产业集聚等方面加快实现区域之间的共同发展、优势互补。
六是强化民生保障,服务发展大局。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推动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做好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完善县镇村三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高标准建设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争创县级“低碳示范市”。创新“信访超市+外送服务”工作模式,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平安开平、法治开平建设,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记者】刘运华 叶桃 朱卫星 严建广
(责任编辑:刘佼 二审:庄英业 三审:王雪晴)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