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2022-02-23 07:37 11849阅
2021年,江海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近日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对江海区发展作出明确安排部署,如支持加快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建设,打造全国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等,为江海区做好今年工作增添信心底气。
江海区委书记聂加伟表示,江海区委将今年确定为“高质量发展突破年”,必将拿出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决心,全面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以顶格标准、满格状态,以勇争一流的奋进者姿态,力争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在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中开新局谱新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过去一年,“两中心一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并快速推进。 邱昱 摄
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江门高新区综合排名升至第55名
江门日报:2021年,江海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哪些可喜成绩?
聂加伟:2021年,江海区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85.3亿元,同比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2021年,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中,江门高新区综合排名再提升4名,升至第55名,创历史新高;“两中心一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并快速推进。
产业发展量质齐升,工业经济持续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37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40亿元,增长29.3%;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战略性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以上。成功引进超亿元项目38个,总投资超200亿元;推动四批共82个重点项目集中动工(投产),总投资超285亿元。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产学研创新平台和孵化育成载体实现量质双升,国家高企达522家,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增至364家,均位居全市第一。
此外,江海区城乡面貌焕发新颜,民生福祉持续提高,社会治理持续加强,“1+3+63+N”信访超市体系全面投入运行,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工作获省民政厅高度肯定,工作经验向全省推广。
全面落实市委“六大工程”
高质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工作
江门日报:市委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目前江海区取得哪些进展?接下来将怎样继续推进?
聂加伟:在“两中心一基地”(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方面,江海区已组建市区两级专班,以打造“技术研发+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孵化链条为模式,全面加强同航天科工二院、深圳航天科创等龙头合作,已与18家企业签订框架协议,正在积极对接近30个优质项目。
在安全应急产业园建设方面,江海区狠抓园区规划,依托高新创智城打造总部企业集聚区,签约4家企业,金域医疗拟建粤西区域总部检测中心。依托电子信息产业港、智能智造港等国资平台,成功引进18家企业。投资额10亿元的江门摩尔新材料项目已签约即将供地动工。狠抓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江海区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北师大珠海校区等高校和科研机构深入合作,推动建设国科大江海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湾区水安全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江海基地;与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战略合作,争取导入龙头企业并在江海设立区域总部,策划举办中国上市公司峰会。近日,江海区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举行“共建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线上签约仪式,建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共建国内领先的2.0版安全应急产业园,为全市与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合作树立典范。
接下来,在推动“两中心一基地”建设方面,江海区将积极发挥市区两级专班作用,建立核心研发及管理团队,加强与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合作、深圳航天科创合作,同步完善落实扶持政策。此外,江海区还将围绕市委政法委“雪亮工程”“智慧法院”等智慧政法项目,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举办好“科技创新支撑市域社会智慧治理”高端论坛,建设社会智慧治理展厅,筹建市域社会智慧治理产业联盟和联合创新中心。
安全应急产业园建设方面,江海区将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实行“442”应急产业招引模式,即40%产业来源于本地龙头企业转型,40%产业来源于科研带动龙头,20%来源于科研成果转化落地,高质量培育应急产业体系。
狠抓“三个聚力”
展现国家高新区担当
江门日报:江门高新区冲刺全国高新区50强,工业产值突破千亿目标已确定,江海区接下来将在哪些方面发力?
聂加伟:接下来,江海区将狠抓“三个聚力”,争取在打造全市工业立市重要引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进程、打造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东组团发展先行区中实现新突破。
聚力工业兴区,江海区将全面落实“工业振兴”工程,全力发展安全应急产业,加快推动形成“应急产业园区、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科普体验中心、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布局;全力推进新一代电子信息、前沿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推动重点项目头部企业尽快达产;重点抓好骨干企业增资扩产,培育和壮大产值超亿元的骨干企业梯队。
聚力创新驱动,江海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行动计划,加快“两中心一基地”建设,努力建成跨区域、跨领域、多学科融合的高水平市域社会治理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积极推动高新区扩容提质,落实《江门高新区争创全国高新区50强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高新区争先进位,进一步做实“1+6”国家级平台,努力建设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
聚力园区增效,江海区将全面落实“园区再造”工程,紧抓深中通道建设契机,加强与深圳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合作,探索建设“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深度分工合作示范区,推动江海区在东组团开发建设中率先取得突破,重点实施南山工业园等8个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在全市建成一批村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示范点。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努力交出合格“江海答卷”
江门日报:接下来江海区将以怎样的精神风貌,推进高质量发展?
聂加伟:今后五年将是江海区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如何在新征程中把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走对走实走好,切实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让“施工图”成为“实景图”,根本保证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江海区针对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找准突出问题,精准发力施策,在打造“过硬”干部队伍上狠下功夫,进一步振奋全区干部精气神。
接下来,江海区全体党员干部将坚定信心、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上下一条心干事业、一盘棋抓工作、一股劲促发展。始终保持舍我其谁的闯劲,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以“二次创业”的心态,努力交出一份合格的“江海答卷”;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干劲,以“强区有我”的责任担当,把人民群众最需要、最难办的工作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兑现;始终保持一抓到底的韧劲,拿出“钉钉子精神”,铆劲一锤接着一锤去敲,以实实在在的成绩推动江海区高质量发展。
【记者】张永源 刘运华 余太平 王亚方 李雨溪
(责任编辑:刘佼 二审:钟建基 三审:司徒俊杰)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