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2022-01-07 10:41 14395阅
历史的如椽巨笔,常常在重要节点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强烈的责任担当,作出“建设新时代‘中国侨都’其时已至、其势已成”的精准判断,全方位谋划部署,为奋力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释放更为强劲的力量。全市上下要在新一届市委的带领下,把握历史主动,抢抓机遇、勇担使命,争做建设新侨都的奋进者。
把握历史主动,要深刻认清时代发展机遇。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赋予广东重大使命。在此大格局大视野大背景下,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关键节点的江门,因其具有区位、空间、产业、宜居等比较优势,特别是随着深中通道、深江铁路、黄茅海跨海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而产生的多重利好叠加,在迈向新征程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发展势头。省委省政府对江门的发展寄予厚望,在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江门被标注为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布局城市。珠海—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双碳”实验室等一批优质平台和项目的建设和落地,更有力地传达了一个信号,未来五年将是江门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察势者明,趋势者智。站在历史发展大势下,江门市委顺应时代潮流、发挥优势、科学谋划,明确作出深入推进党的建设、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港澳融合、侨都赋能、人才倍增、区域协调发展、宜居城乡建设、法治江门建设等十个方面的工作部署,抓重点、补短板、强特色,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绘就“作战图”。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挺起新时代精神脊梁,牢牢把握时代潮流和发展大势,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工作部署上来,一以贯之抓好工作落实,久久为功,共同将蓝图变为现实。
把握历史主动,要传承发扬自强不息精神。江门素有“中国侨都”之称,近代以来华侨华人的期盼与追求、探索与奋斗、积累与创造,都能在此找到深刻印记。19世纪中叶大批侨民先辈远渡重洋,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从事矿山开采、铁路修筑、河道开凿、农业垦殖等工作,他们辛勤劳动,努力赚钱养家糊口。此后华侨逐渐在所在国定居下来,凭着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精神,在当地扎根、传播中华美德。华侨们省吃俭用将积攒下来的钱通过侨批(银信)寄回家乡,赡养亲人。事业有成的还在家乡兴办公益、投资实业,筑桥修路、办学校、建医院、办工厂、兴商业、出杂志、办图书馆,为家乡现代化事业作出了极大贡献。这种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华侨精神,是我们把握历史主动、建设新侨都必须不断汲取的强大精神动力。海外华侨华人如此,国内江门人民亦是如此,凭借着锐意进取的精神,推动江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把握历史主动,就是要从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奋斗史中汲取强大动力,站在人类历史进步的一边,汇聚万壑归流的伟力,锻造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钢筋铁骨,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更加迫切地需要大力弘扬先辈们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优良传统,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努力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共同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而团结奋斗。
把握历史主动,要焕发奋勇向前冲天干劲。党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把握历史主动,就是始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上下求索中开拓前行,在创新求变中攻坚克难,不断创造性地回答实践提出的问题。蓝图已经绘就,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不落实,再美好的愿景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党员干部要做好表率,勇当开路先锋,积极发挥“头雁”作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苦干实干的精气神狠抓落实,一门心思务实功,不遗余力求实效,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要攻坚克难、挑重担子、扛急任务、啃硬骨头,走出舒适圈,突破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想藩篱,摆脱思维定势、工作惯性、路径依赖,紧跟新形势,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强化业务素质,提升履职能力,克服本领恐慌。要立足实际,细化落实方案,明确任务清单,形成“施工图”,凭借勇往直前的拼劲和持之以恒的干劲,不待扬鞭自奋蹄,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只争朝夕,将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全市人民要努力从地域局限观念中解放出来,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为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作出积极贡献。
百年锐于千载,初心照耀征程。忆往昔,冲天干劲周郡社;立潮头,奋进足迹看今朝。让我们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侨都建设当中,心怀“国之大者”,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共同开创江门更加美好的明天!
(江门市委办硕博专班 黄仕成 韩婧)
(责任编辑:刘佼 二审:王鼎强 三审:王雪晴)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