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2021-12-29 07:20 16094阅
“江门青山隐隐、绿水迢迢,阳光海岸碧波千里,西江潭江浩浩荡荡,天露圭峰秀甲岭南,‘小鸟天堂’独木成林、万鹭齐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里优美的文字,引发了无限遐想,也引起不少党代表的共鸣。共鸣的背后是对江门这座城市的热爱、引以为傲的自豪感,以及对未来更好发展的热切期盼。
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山水融城、古今辉映、中西交融的魅力江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居者自豪、来者依恋的幸福家园。
大美江门、宜居江门、生态江门、幸福江门,是未来五年我市打造幸福家园的丰富内涵。各位党代表纷纷表示,对未来一个更有颜值、更有品位、更加低碳、更加温暖的新时代侨充满期待,今后会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为打造幸福家园贡献力量。
△圭峰山景色优美,是人们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塑造城乡特色风貌
建设更有颜值的大美江门
从西江、潭江之壮美到“小鸟天堂”之秀丽,从陈白沙、梁启超、冯如、吴冷西,到享誉中外的34位院士……江门山河大美、人杰地灵的魅力呈现在党代表们的眼前。党代会报告提出,精心塑造“山、水、文、城”共融的城乡整体风貌。呵护城乡自然肌理,高水平建设美丽海湾、万里碧道、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公园城市,让人们推窗见绿、漫步入园、悠然见山。充满诗意的话语,让党代表们深感江门独特的人文资源,更让党代表们对建设大美江门充满决心和信心。
报告还提出,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活化利用,探索更富创意的“打开方式”,保护好、活化利用好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宝贵资源,焕发甘化厂国家工业遗址、长堤风貌街等骑楼街新活力。
聚力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塑造侨都特色风貌。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健生表示,要坚持以用促保,加快历史文化名镇、街区规划修编和历史建筑普查认定,重点研究推进长堤历史风貌街区、甘化厂等一批历史街区、工业遗迹的保护和活化利用,让城市留住记忆。同时,提升城市设计水平,统筹城市建设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塑造“山水中有城市,城市中有山水”的特色景观。推进乡村风貌与城镇的协调发展,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管控,建设美丽圩镇和美丽乡村。
△长堤风貌街具有浓浓的侨都特色。
蓬江区白沙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小平表示,白沙街道作为江门市“侨文化”发源地,将发挥启明里“小切口、大变化”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长堤风貌街提质升级。目前,长堤风貌街整体活化开发正在做规划方案。以甘化厂获评“国家工业遗产”为契机,把启明里、长堤风貌街、甘化厂等历史遗存,串联成珠,打造集华侨华人文化合作交流展示客厅、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展示区、旅游休闲消费集聚区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
对于甘化厂的保护活化,市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邝积康表示,坚持文化遗产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加快筹建甘化厂工业博物馆。
“开平碉楼与村落”是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如何打好这张牌?开平市委书记余中华表示,将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的优势,保护好、利用好赤坎古镇,引进和培育首店经济、美丽经济和时尚产业,打造国际高端新品中国首发地。
优化城乡功能品质
建设更有品位的宜居江门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辐射粤西、大西南的枢纽门户。交通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打造产城互联、园区互通、城乡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实现1小时内直达广深港澳,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对于区域充分发展、地区协调发展、提升社会效能等有着关键作用。”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蔡业青表示,该局将重点加快珠海至江门跨海通道、银洲湖高速、江中、江鹤扩建、G240台山段、G325等项目建设,推动广台高速开平至台山段尽快开工建设。通过基础设施项目的滚动式推进,以适度超前力度对内强化空间轴向集聚,打造江门市内畅外通的综合立体交通新格局。
构建“一主四副多极点”的城市空间发展架构,是党代会报告围绕江门城市布局优化作出的新部署。对此,不少党代表积极响应。
“报告提出要提升主城区区域影响力,集中力量建好滨江新区,加快蓬江产业园建设等,体现了市委对蓬江区的殷切期望。”蓬江区委书记劳茂昌表示,蓬江区将以坐不得、等不起的奋斗姿态,以冲天干劲奋力实施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推动党代会精神在蓬江落地落实。
“恩平将全力推动城市副中心建设,在‘一主四副多极点’的城市空间发展架构中,聚力建设环镇海湾生态文明发展示范区。”恩平市委书记黎沛荣表示,将与台山一道围绕生态环保、文旅、产业集聚等方面进行深度谋划,力争年内见效,发挥立足江门、辐射粤西的区域带动作用。
宜居江门,要以“绣花功夫”雕琢。
针对报告提出的塑造城乡特色风貌、优化城乡功能品质等,林健生表示,要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内外兼修,需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系统谋划整个城市的功能,要推进城市体检、评估,查找“城市病”。同时,要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海绵城市,不断增强城市的韧性和承载力。
对于报告提出的建设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等内容,台山市海宴镇副镇长陈金灿非常振奋:“海宴镇有山有海有情怀,我们近年来通过实施乡村振兴,将归侨居住的华侨农场所在村——五丰村打造成为全国旅游示范村,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归侨与本土深度融合,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引导更多华侨华人回到家乡参与建设。”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少强表示,接下来该局将深化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7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完成所有村庄村道干路硬化,推进乡村特色风貌提升,高标准打造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同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做强新会陈皮、大米等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谋划建设广东(江门)现代种业产业园,打造“海洋牧场”,高标准建设渔港经济区,规划建设现代化“中央厨房”预制菜产业园,谋划建设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园,发挥江门农业大市、渔业大市等优势,以产业兴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提高西部“三农”发展水平,推动共同富裕。
△12月27日,广中江高速全线通车,江门往广州南沙车程节省约30分钟。
推进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更加低碳的生态江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代会报告提出,江门要实施碳达峰行动,建设国家低碳示范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党代会报告多次提到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特别指出推进全面绿色转型,建设更加低碳的生态江门,为未来五年的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有力举措。”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廖辉文表示,接下来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重点河流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让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
绿色发展不只是思路,更是出路,不只需要心动,更要拿出行动。未来五年,江门将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江门大行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整体保护。
“恩平将守住绿色生态发展底线,抓好河长制林长制的实施,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的落实,以锦江水库优质水资源综合利用推动食品饮料产业项目建设。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恩平地热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建设。以创建省文明城市、省全域旅游示范城市为抓手,将恩平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的产业发展优势,配合江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黎沛荣说。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绿色生态发展的底牌。“我们既要保护好资源,也要懂得利用好资源,尤其是发挥好东西部各自的禀赋特色,让美丽资源转化为发展上的‘美丽经济’,达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海洋资源和林业资源优势,抢抓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机遇,发挥好自然资源在未来五年的发展空间,全面助力绿色转型发展。”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杨海泉说。
党代会报告提出,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加强城市绿道、森林湿地步道等公共慢行系统,形成崇尚绿色低碳生活的社会氛围。
“可以在条件比较好的社区打造绿色社区,把垃圾分类等理念先从这些社区入手,形成试点,进行经验推广,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新会区会城街道碧桂园社区党组书记、居委会主任阮玉英认为,在碧道建设契机下,许多河流都得到了很大改善,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人的观念非常重要,应该充分利用碧道建设这样的良好契机,形成合力,加强对环保意识的宣传,进而推动生态环境良好发展。
△功能完善的碧道,成为市民“打卡”好去处。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建设更加温暖的幸福江门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百姓安居乐业是城市发展最核心的元素,更是一座城市幸福的底色与基石。
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建设更加温暖的幸福江门。涉及民生福祉的未来蓝图引起多位党代表的共鸣。
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林露华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发挥好妇联的职能作用,高质量编制好新周期十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让儿童友好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让儿童友好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全民自觉。”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代会报告指出,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中小学扩容提质工程,提高高中教育质量,落实“双减”政策,坚决把孩子们的事办好。
“区域发展不平衡也体现在教师教学能力的不平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上。”紫茶小学副校长陈国柱表示,期待未来对教师管理、师资培训、盘活编制等工作有创新突破。他表示,接下来将坚决把孩子们的事办好,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深化教育改革,推进课堂变革,完善教学评价和考试机制。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代会报告指出,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打造更多技能服务平台,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
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文丽表示,人社部门将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中展现新担当。“针对‘量’的扩大,人社部门将着重保障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和困难人员等就业群体,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以及‘乐业五邑’创业创新大赛等,促进更充分的就业。针对‘质’的提升,人社部门将加快江门市技师学院扩容提质,实施‘园区技工’等项目,不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文丽说。
在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党代会聚焦“满足新市民、青年等不同群体住房需求”。林健生表示,“十四五”期间,市住建部门将在继续做好困难群体保障房工作的同时,更多聚焦新市民、青年住房需求,通过做好公租房保障工作的方式,帮助新就业的青年人以及新市民。
建设更加温暖的幸福江门,也体现在基础社会保障待遇方面。党代会报告提出,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入推进关爱行动,逐步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和孤儿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保障水平。
“党代会报告中涉及社会保障待遇的内容,充分彰显了市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也让我们看到了市委对残疾人工作的担当和情怀,为我们今后五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叶芳华表示,接下来将在全市残联系统做好党代会精神的传达,带领全市残疾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共同凝聚起建设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统筹】赵可义
【文】皇智尧 梁佳欣 毕松杰 张浩洋
【图】郭永乐 毕松杰 白小辉 易航
(责任编辑:刘佼 二审:宁园 三审:钟建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