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2021-12-28 07:37 13611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
心怀“国之大者”,感恩自强奋进。
建设新时代侨都,是江门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主动谋好一域助力全局的使命担当。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当前的江门,稳的态势更加巩固、快的条件更加充分、进的潜力更加巨大,建设新时代“中国侨都”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参会的党代表们纷纷表示,将勇担新使命,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汇聚起推动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我市加快推进“侨梦苑”建设,打造高质量华侨华人双创平台。 邱昱 摄
牢记使命担当 感恩自强奋进
数百年来,一代代侨民先辈漂洋过海、闯荡世界,为所在国和地区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拯救中华民族危亡,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诞生,江门华侨华人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侨乡发展高度重视,饮水思源、恩重如山;广大侨胞始终情系桑梓、鼎力支持,为江门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此次党代会报告心怀“国之大者”,从必须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必须永远感党恩跟党走、不忘念侨情报侨恩,必须把握大势奋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三个维度,动员全市党员干部牢记使命担当,感恩自强奋进,全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侨都。党代表们纷纷表示深受触动,倍感振奋。
“这是一份充满情怀的报告,凝聚人心,催人奋进。”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马跃敏表示,江门华侨华人对祖国、家乡作出过巨大贡献,报告专门提出要念侨情报侨恩,他深感认同,认为如今祖国强大了,更要团结联系好广大海外同胞,画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力量的最大同心圆。“随着中国发展越来越好,海外的华侨华人尤其是新生代,对祖(籍)国期盼也越来越多,其中有许多实际的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结合国家给江门的重要定位,我们要主动担当,通过‘侨都赋能’工程更好地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马跃敏说。
“报告深刻阐明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提出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为江门新时代侨务工作指明了方向。江门侨务工作要走出江门、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把联系服务对象从400多万五邑籍华侨华人拓展到全球6000多万华侨华人。”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韩志勇表示,报告首次确立了建设新时代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示范区的奋进目标,体现了市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根”“魂”“梦”重要论述的担当作为,对统战(侨务)部门来说是一件大事、幸事。接下来,市委统战部将坚决扛起“侨都赋能”的使命担当,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勇前进,积极凝聚各方力量,争取上级以及相关高校、智库支持,推动江门侨务工作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报告对建设新时代侨都的定位更加清晰准确,报告提出的措施结合江门优势、站在国家层面、面向世界,格局高、视野广,必将更加充分释放侨资源的红利。”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张志军表示,华侨华人新生代涌现出的大批教育家、科学家和企业家等优秀人才是江门独特的战略资源。今后,市人才工作局要逐步从吸引五邑籍华侨华人人才,到“拥抱”全球华侨华人人才,切实将人才引进与侨务工作同谋划、同推动,绘好联络图,延伸引才触角,为建设新时代侨都贡献力量。
让新时代侨都享誉海内外
江门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海内海外“两个江门”是我市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优势。
五年来,江门注重服务港澳发挥侨资源优势,侨都品牌更加突出。党代会报告提出的今后五年奋斗目标中,让新时代侨都享誉海内外是其中之一。围绕如何推动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取得重大成果,侨都“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维护权益、侨务智库”四大功能充分彰显,建成新时代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示范区,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党代表们纷纷表示要勇担新使命、建设新时代侨都。
市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邝积康表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是党代会报告部署打造的四大国家平台之一,该局将积极贯彻落实《江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方案》《江门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方案》,推进出台《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办好第二届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精心策划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等重大交流活动,高质量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
“围绕‘侨都赋能’工程,市商务局将充分发挥我市华侨华人资源优势,积极构建全球经贸网络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提升侨都科技创新经贸合作功能。”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冯一宁表示,要抢抓RCEP新机遇,在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协议生效实施当天,与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合作举办RCEP启航合作发展系列活动,共同建立“RCEP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促进贸易合作和双向投资。
报告提出,建设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提升侨都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功能。对此,江海区委书记聂加伟表示,江海区将充分发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以江海法治广场为载体,加快建设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域外法律查明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涉外法律服务集聚区,加快推进“侨梦苑”核心区建设,推动华侨权益保护法治化工作。深度对接港澳公共服务体系,在维护好华侨华人合法权益方面贡献江海力量。
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芶晓彤表示,要加快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布局,建设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将来为全球华侨华人提供国内法律法规宣传、咨询、培训、诉讼代理等专业法律服务。
“市人才工作局将从政策扶持、平台搭建、服务供给等方面,支持主管部门大力引进华侨华人人才、外国人才、留学归国人才,以‘人才倍增’助力‘侨都赋能’。”张志军表示,围绕建设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全球侨务资讯政策研究和人才培养国家平台,该局将大力支持华侨华人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落户江门,全力打造集聚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的国家重要人才战略支点城市,凝聚侨心侨力共圆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磅礴力量。
报告摘要
坚持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
●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提升侨都中华文化交流传播功能。
●建设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国家平台,提升侨都科技创新经贸合作功能。
●建设华侨华人公共法律服务国家平台,提升侨都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功能。
●建设全球侨务资讯政策研究和人才培养国家平台,提升侨都侨务智库功能。
场外热议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总会长吴添泉:
“侨都赋能”工程 为华侨华人提供了新机遇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侨资源丰富,集“地利”与“人和”,聚金融、经贸、投资、人文、旅游等资源于一身。得天独厚的背景优势下,江门必将从中获益,并迎来快速发展。
“侨都赋能”工程的提出,为江门更好发挥自身资源“内力”,团结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海外华侨华人的“外力”搭建了平台,为华侨华人回到祖国或祖籍国投资、置业、旅游和各领域交往提供了新的机遇。
我非常赞同和认可江门建设新时代侨都,提升“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维护权益、侨务智库”四大功能的举措。对海外华侨华人而言,丰富侨务智库、维护权益是非常重要的,前者是重要的全球资讯串联和共享平台,后者则能够让江门的公共法律服务与国际接轨,维护各方权益,这对于经贸往来等领域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江门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方案》,我们海外华侨华人非常关注。方案或将重点围绕投资便利化、强化要素支撑、激发市场活力三个方面提出多项改革举措,着力解决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关心的金融、人才、出入境和产业发展等投资问题。通过这些动作和努力,可以把江门的侨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和优势,以“侨”为“桥”,引进更多海外华侨华人前来江门投资兴业,参与和带动江门各领域发展。
接下来,江门可以进一步探讨和规划,突出江门在大湾区的优势和形象,例如强化江门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特色,以独具一格的侨都特点,打造“港澳资与侨资皆首选江门”的新口号、新品牌等。
【统筹】赵可义
【文】梁佳欣
(责任编辑:刘佼 二审:宁园 三审:钟建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