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2021-06-29 08:11 9065阅
一百多天的时间里,可以创造怎样的效率?
对于高新区(江海区)来说,是奋战,是平均每周落地、投产2个重大项目,共计落地、投产50余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170亿元;是引入22个超亿元高质量产业项目,总投资超105亿元。
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工业项目建设提速年”工作部署,继3月8日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投产后,昨日,高新区(江海区)迎来第二季度集中动工(投产)活动,总投资27亿元大项目落地,亮出“百天、百亿项目”的成绩单,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昨日,高新区(江海区)举行第二季度集中动工(投产)活动。
站在热火朝天的项目施工现场,视线拉回一周前,广东世创智能科技金属新材料生产项目(下称:“世创项目”)地块还是杂草丛生、高低不平,为促项目如期动工,江海区领导带队,江海区发改局(项目办)、江海区经促局(服务企业专责小组)积极协调各方,在72小时里完成土地清表、平整,“江海速度”让项目负责人董小虹连连赞叹。
“江海速度”成就百亿项目的同时,带动了全区经济发展。今年一季度,高新区(江海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市,“一马当先”,1—5月,全区各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同比增速接近或超过20%,107个省、市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超时间进度17个百分点,排名全市前列。
项目建设关乎发展全局,紧紧抓住重大项目这根主线,配置最强资源,挖掘潜力底线,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高新区(江海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场正面战役。以“项目为王”,百亿大项目再谱新篇,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文/李雨溪 图/郭永乐 李雨溪 江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含金量
“江海制造”将有机会助力中国航天事业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太钢时,一种能被徒手撕碎、厚度仅A4纸四分之一的“手撕钢”火了,其打破日德垄断,展现了中国制造硬实力。其实,“手撕钢”的研制曾经历700次失败,攻克400多项技术难题,这背后,二季度动工的重大产业项目——世创项目颇有贡献,“手撕钢”生产不可或缺的热处理设备便来自世创公司。
上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运载火箭发动机部件的热处理工艺同样来自世创。随着世创项目落户江海,未来“江海制造”将有机会助力中国航天事业,为中国制造助力。
世创项目的落地足以展示高新区(江海区)招商选资的高水准以及重大项目的含金量。据江海区发改局项目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世创项目以高端模具钢新材料产业化、高端金属热处理智能装备设计制造及国际领先“手撕钢”生产热处理装备制造为主攻方向,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业的领头羊,更是华南地区首家正式挂牌新三板的热处理装备专业制造商,项目落地后将建成热处理装备行业顶尖智慧标杆工厂,年总产值将达到5亿元。董小虹告诉笔者:“作为服务型企业,落地江海后,世创也将为江门作贡献,推动区域内行业水平发展。”
△随着世创项目落户江海,未来“江海制造”将有机会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图为世创项目效果图。
何为智慧标杆工厂?董小虹表示,这是一个容纳集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先进金属材料的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研发生产基地,制造水平比肩瑞士水平的热处理装备,依托于此,未来该公司将努力在主板上市。正是这样一个智慧工厂,容积率达到3.5,比传统厂房容积率提升近2倍。
容积率、创税率也是衡量高新区(江海区)重大产业项目“含金量”的标准。据江海区产业招商专责小组干部介绍,紧盯高端机电、新材料及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践行“亩产论英雄”,进入辖区的项目还需满足诸多准入条件,该区将从产业方向、行业地位、科技水平、投资规模强度、亩产税收和环保要求等多项指标对招引项目进行复合评价,“只要一项指标不符合,都无法成功落地。”该干部表示。
二季度动工的重大产业项目中,麦克电子陶瓷雾化器研发生产项目同样是行业标杆,将建设配套麦克韦尔电子雾化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事业部,从事高端电子雾化器、健康医疗雾化器等核心产品和各类高端雾化芯等研发生产。项目整体达产后,预计产品年产量达1.8亿个。
让“寸土”产出“寸金”,高新区(江海区)紧紧围绕“5+N”产业集群部署,不断构建高端机电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等六大产业核心基地,深入推进强链补链延链稳链控链工作,引进了一批投资强度大、土地集约利用率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项目,也促成了一批优质项目建设投产。今年二季度,落户高新区(江海区)十余年的迪司利高光谱灯珠封装项目实现增资扩产,并成功投产。“在原有厂房里,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鼓励下,我们决定对原有生产线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并研发生产配套儿童护眼灯、教室灯的高光谱灯珠等高端产品,让年产值新增1.5亿元。”该公司总经理柯爱玉表示。
硬功夫
“落地即投产” 员工提前团购江海房
“在项目集中动工现场,招引项目含金量高,在企业家的描述中,更感受到高新区(江海区)的服务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现场发言中,江门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利为民大力点赞该区招商选资、企业服务上的“硬功夫”。
这与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在全市二季度经济分析会上的发言不谋而合:江海区直接由区领导直接挂帅,把招商干部办公地点放到目标项目的城市,产业、科技、服务企业、项目落地、重大项目推进等五个招商专责小组要到最“前线”去,上门招商、精准招商,甚至是“云招商”。而考核招商干部则要以出差多少时间、见了多少企业、提供多少有价值的线索来衡量实绩,掌握得好线索、招得来好项目才是好干部。
采访中,保姆式的服务更被称为高新区(江海区)各级干部的基本素养,也是各项目代表最强烈的感受。“太感动了,我们走过世界各地,都认为江海最好。”评价项目落地过程,董小虹给出的关键词是“人合”,带队两赴佛山、急企业所急的区领导,年轻但有眼光、有好主意的专业招商团队,随时随地为企业解决一切难题的服务团队,最终打动世创项目,让其在面对众多抛出橄榄枝的地区中,毅然选择高新区(江海区)。
△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环境越来越靓。图为龙溪湖时尚运动中心。
为了帮助企业提前转移产能,高新区(江海区)服务企业专责小组更是在一个星期时间里,到辖区各处跑腿选厂房,远程帮助项目协商谈判,解决员工住宿问题,最终该项目实现“边落地边生产”“落地即投产”。目前世创项目部分员工已经组团考察了高新区(江海区)并在该区团购住房,成了“新江海人”。为了顺利交地动工,江海区发改局、江海区经促局(服务企业专责小组)在雨季里克服种种困难,协调各方,出资50多万元,让荒草丛生、土包遍地的项目地块在3天内变成平整的靓地,让项目团队直呼“想不到”。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江门思摩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门摩尔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罗浩,该公司有着同样的产能转移需求,同时由于生产设备限制,企业对厂房层高、承重要求颇高,为此高新区(江海区)盘活华众玻璃厂房,迅速交付给企业,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罗浩还透露,为了满足项目后续的生产需求,政府通过腾挪、移换,再次帮助企业租下临近的一栋厂房,方便企业生产管理,租金合理,并协调供电部门解决项目用电问题。而此举也是高新区(江海区)盘活低效用地的一次具体实践,在摩尔公司加入后,低效用地再现蓬勃生机。
△摩尔发热体项目实现“落地即投产”。
靓环境
引得凤凰来 留得凤凰栖
无论是准入、服务等“软环境”,还是交通、基础设施、商业配套等“硬环境”,都成为高新区(江海区)抓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落实的关键因素。
据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江海区区长郑丹辉介绍,今年该区再度完善了三级党政领导班子挂钩联系机制和企业服务“网格化”办法,并持续推动“数字政府”“放管服”“评定分离”等改革向纵深发展,落实重点项目、企业一条龙服务保障。
从商事制度改革、投资承诺制改革到引领全市的“评定分离”改革,营商环境营造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头号工程”,为高新区(江海区)进一步全面提升改革综合效能和整体效应谋篇布局。
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就在重大项目落地中“大显身手”。江海区发改局牵头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大胆革命,优化整合同一部门管理的类似审批事项,将18项审批事项整合为6项,精简67%以上,并积极运用容缺审批措施,实现重大项目促动工、“摘牌即动工”的常态化,项目落地前期工作平均提速1—2个月,高效率、优服务、好环境成为高新区(江海区)的名片,并屡屡创造了30分钟完成土地摘牌、边落地边生产、落地即投产等“江海加速度”。
全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领域,高新区(江海区)推行“评定分离”改革,吹响第一哨。该区把评标权和定标权分开,决定权由“买方”决定,在合法、合理、公平、公正的框架内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以城市更新为抓手,高新区(江海区)一手力促城市面貌升级,新建全市最大儿童公园、20公里城央绿廊、都市农业生态公园、“两馆一中心”、江海云道,打造众多“网红”服务设施,实现城市蝶变,提升吸引力、知名度;一手力促工业园升级改造,拓展发展的新空间,学习全国领先的经验做法,加快推动12个村级工业园改造,示范带动更多工业园实施“一园一策”升级改造,提升产业载体发展能级。
近年来,每季度高新区(江海区)重大项目动工、投产活动活力非凡,每次也少不了城建项目和民生保障项目,今年一季度投资33亿元的高水平三甲医院市中心医院新院区项目正式动工建设,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努力建设国内全行业病人体验感最好、最人性化的5.0版的三甲医院,并推出“医疗街”概念,打造机场航站楼般、上百米的室内“大街”,消息一出便获得高度关注。
二季度动工的名单里同样有江门大桥至北街大桥河滨公园、沿江路、龙溪路改造等城建项目,将进一步为重大项目招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
日益优化的营商靓环境,引得凤凰来,留得凤凰栖,高新区(江海区)发展硬实力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叶隽毅 二审:钟建基 三审:宁园)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