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09-10 08:16 10552阅
以心灵唤醒心灵,用生命影响生命——每一次相遇都在书写教育的诗意与远方。
教育的真谛,藏在一场场温暖的相遇里。学生遇见老师,是青春遇见引路的明灯;老师遇见学生,是理想照进现实的动人旅程。在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培英高中”)的校园里,这样美好的相遇每天都在悄然发生。
值此教师节,我们聚焦培英高中4位优秀教师,聆听他们以爱心、智慧与专业谱写的育人故事,共同见证他们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的动人篇章。
“杏坛播爱者”陈华
心相遇 爱相逢
教师简介:陈华,中共党员,培英高中语文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第十二批特级教师拟表彰对象。从教23年,担任班主任16年,曾荣获“全国优秀班主任”“广东省名班主任”“江门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他主持的“高中语文‘三步一体’作文教学法”获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在陈华看来,教育不只是责任,更是心与心的相遇、爱与爱的相逢。2010年秋天,陈同学在课堂上突发脑溢血,面对几乎陷入绝望的学生父母,陈华第一时间站出来,不仅协助学校联系社区和媒体寻求社会援助,还在班级发起爱心募捐,自己带头捐款2000元。
两个月后,陈同学得以出院进行居家康复。此后每年中秋节和春节,陈华都会带领学生上门探望。令他欣慰的是,陈同学从仅能转动眼球,逐渐恢复到能含糊说话,甚至尝试与他们掰手腕。陈同学的母亲亲手绣制了两幅“福”字十字绣,一幅赠给学校,一幅送给陈华。
23年来,陈华帮助众多学困生走出困境,资助12名贫困生完成学业。曾有人问他:“这些事本可不管,何必自找麻烦?”他却说:“每一次与学生的相遇都是最美的缘分。见证他们从叛逆走向成熟,从封闭走向开朗,是一个教师最大的幸福。”
陈华将这份对学生的深切关爱,融入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他坚持“以学定教”的理念,认为“作文不只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表达和生命的对话”。
他创新推行“三步一体”作文教学法,注重“观察—思考—表达”的有机统一,让学生成为写作全过程的主人。他开设“素材讨论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在思考中锤炼价值观。多年来,他指导学生40余人次在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25篇学生作品发表于各级报刊。
陈华始终坚信,教育的本质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心灵唤醒心灵。他以师者仁心,书写着立德树人的温暖篇章。
“物理魔法师”彭江涛
让物理回归生活 用趣味点燃智慧
教师简介:彭江涛,培英高中高一年级级长,物理骨干教师。多次荣获江门市高中物理竞赛优秀指导老师、江门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能手、江门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教学基本功扎实,命制的高考模拟试题多次获市一等奖、二等奖。
“物理不应该是一门让人害怕的学科,它的奥秘就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是彭江涛从事物理教学多年来始终坚持的理念。
教室里任何一个普通的物品,都可以成为教具——矿泉水瓶能演示大气压强,吹风机和乒乓球能揭示伯努利原理。他要让物理从课本上“走出来”,变得可触可感,有趣易懂。
彭江涛常常对学生说:“如果你不能用大白话把一个知识讲清楚,说明你自己也没真正搞懂。”比如讲电磁感应时,他会说:电流的磁效应就是“用电造磁铁”,电磁感应就是“用磁铁发电”。这样一讲,学生们马上就明白了。
课堂上,他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慢慢地,课堂变成了师生共同探索的乐园,学生们从“听不懂物理”变成了“爱上物理”。
彭江涛不仅要教好物理,更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宁可少做两道题,也要把做过的题真正弄懂。我允许你做得少,但不允许你不思考。”
2024年,彭江涛在学生无记名评教中获得了100%的满意度。学生们亲切地称彭老师为“涛哥”,感谢彭老师让他们“进入了不一样的物理世界”。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彭江涛表示:“我会继续用生活的语言讲解科学的奥秘,用趣味的方式点燃智慧的火花,让更多的学生爱上物理,爱上科学。”
“学业规划师”何幸荣
一张蓝图绘就学子未来
教师简介:何幸荣,培英高中物理高级教师,多年担任毕业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荣获广东省教学论文比赛一等奖、广东省教学创新成果三等奖等荣誉。所带班级在高考中表现优异,多名学生被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985、211高校录取。
“高中三年是一场马拉松,需要的是战略和规划,而不是盲目奔跑。”这是何幸荣经常说的一句话。
刚接手2023级高一物理献章班时,何幸荣面临一个挑战:入学时超过江门市普通高中最高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仅有2人。如何实现“低进高出”?他没有急于“赶路”,而是与每个学生深入交流,为他们量身定制三年的成长路径图。
他推行“跨学科导师制”,让各科老师形成育人合力。例如发现学生写字不规范,就请英语老师指导练习26个字母,语文老师辅导基本笔画。他认为,教育需要这种精细化的“私人定制”。
钟同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高一入学时,何幸荣发现他思维敏捷,逻辑能力强,便为他制定了阶段式提升计划:高一打好基础,高二参加竞赛,高三冲刺高分。结果,他在高一上学期获得市统考物理满分,高一下学期又获得化学满分,成为全市的佼佼者。
何幸荣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护航和学法指导。有学生在第一科考试失利后,他会引导对方以更积极的态度备考下一科,分析不同心态可能带来的影响。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发现这种可能,并找到通往成功的路径。”何幸荣说。
“卓越领航员”赵杏玲
用信念引领学子超越自我
教师简介:赵杏玲,培英高中首届献章班班主任,江门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获评学校优秀班主任及高考贡献特等奖,她所带的2024届高三(2)班获江门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走得远,更要让他们走得高。”这是赵杏玲坚信的理念。
她记得,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后,张同学拿着成绩单,在教室走廊崩溃大哭。那个晚上,赵杏玲陪她整整一个晚修时间,分析问题、寻找方法,引导她找回前进的勇气。最终,张同学在高考中发挥出色,考出了三年来的最好成绩,被公办本科院校录取。
赵杏玲始终认为,班主任要兼具“温情”与“坚定”。像母亲一样给予学生关爱,传递温暖;也要严格要求,提升学生的能力。当发现学生成绩下滑时,她会及时与家长、科任老师沟通,既给予安慰,又严格督促作业补缺。她希望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在看似定局的败局中看见破局的可能。
2023届她所带班级高考特控线上线人数近八成,2024届近九成,这样的成绩让她欣慰。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陪伴,更是一场共同的成长。我会继续用信念引领学生超越自我,用爱与智慧点亮他们前行的道路。”赵杏玲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与期待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文/图】陈慕欢
责任编辑:刘佼
二审:钟建基
三审:宁园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