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全媒体2021-06-10 09:17 4508阅
把粽叶折成三角形,依次放上糯米、猪肉、咸蛋等材料,再将粽子叶折盖在米上,最后用草绳缠绕捆绑,不一会,一只三角形的“龙船粽”就做好了。这是记者昨日在港口一路一家作坊见到张锦芬包粽子的情形。
张锦芬是新会双水人,从小跟着妈妈包粽子包了几十年。每年端午前20天左右,张锦芬都会接到很多粽子订单,不少市民指定要买她手工包的传统味道的粽子。多的时候,张锦芬和妈妈一天要包300多条粽子,早上5时就要开工包粽子,中午煲,傍晚出炉。
“我们包的多是传统双水粽,样子四四方方,还有一种是三角形的‘龙船粽’,都是比较受欢迎的品种,不少客人吃了后都说是记忆中小时候吃的粽子味道。我们用的材料有猪肉、咸蛋、红蓝叶、鸡子豆等。其中比较特别的材料是鸡子豆,这是我们新会出的一种豆,因形似鸡子而得名。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有客人要求用鲍鱼、瑶柱、虾米,甚至海胆等海鲜来包粽子,我们都会满足客人的需求。”张锦芬说。
包好了粽子,张锦芬的丈夫施伟超负责把粽子放到大锅中,用煤炉慢火煲四五个小时。出炉后,粽子特有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受到,端午节越来越近啦!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责任编辑:袁媛 二审:宁园 三审:陈淑婷)
暂无评论